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看过5000年前的碎瓷片,抹过几亿年前的红陶土……湖北画家盼遗失“漂流书”回家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9-09-23 15:01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凉灯》留下的漂流痕迹(受访者供图)

  长江网9月23日讯(记者石伟)22日,一位湖北画家在杭州丢失了一本书,被当地多家媒体报道,引发全城寻书。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为什么引起全城关注?长江网记者与作者黄于纲取得联系,了解了背后的故事。

  一本书引发全城搜寻

  黄于纲写生(受访者提供)

  丢失的是一本名为《凉灯》的书。作者黄于纲是湖北石首人,他在湘西苗乡深山小村寄居13年,以这座名为凉灯村子为灵感源头,创作大量的画作。他将这13年的创作笔记整理成书,用文字和画记录了这座中国传统山村的风貌人情。

  黄于纲介绍,这本书今年3月份出版,随后书友们发起了一项漂流活动。共有4本书从凉灯村寄出,每位书友保留5天,可以自由在书中添加内容,写感悟、涂鸦,也可以带着它在任何地方打卡合影,然后寄给下一位书友,每本书由大概30人接力完成漂流,最终回到凉灯村。

  《凉灯》留下的漂流痕迹(受访者提供)

  丢失的这本书,已经被19个读者传阅过,每人都在书中留下个人痕迹。有人带它去过西藏,在布达拉宫打卡后写下感受;有人带它去甘肃看5000年以前的碎瓷片,为它涂抹上几亿年前的红陶土,还有人在田间地头劳作时,把一片带着新鲜泥土的叶子夹在书里。黄于纲介绍,这本书从4月份开始,已经到过北京、南京、上海、温州,翻阅它的人有学生、公务员、农民、建筑工人。

  黄于纲介绍,9月6日这本书从杭州寄出后遗失,书友们在网络发起寻找,引起当地媒体关注,钱江晚报、都市快报做了报道,呼吁全城寻找。

  误收旧书的女士把它扔进垃圾桶

  《凉灯》留下的漂流痕迹(受访者提供)

  这本书是从杭州的魏先生手中寄出,寄往同城书友叶先生那里。收件的快递员告诉叶先生,当时取件的时候没有现场包装,在快递站分发时,把一位女士的快递单错误贴在这本书的包装上了。随后,这位女士莫名其妙收到一本旧书,而叶先生莫名其妙收到一份热水器安装发票。

  这位姓应的女士说,她最近接到很多陌生人电话询问书的事,有些人指责她不该随便扔书。“家里最近装热水器,索要发票时与安装师傅发生了不愉快,他说发票随后会快递给我,没想到快递搞错了。收到那本书的时候,发现是本旧书,里边有一些腐烂的叶子、花瓣,还写了很多莫名其妙的话。我就把它丢在楼下垃圾桶了。”

  黄于纲说,他也曾与应女士联系,对方也很委屈。“我只是问了一下过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把书找回来,没有任何责怪她的意思。她说可惜没有按垃圾分类,不知道那桶垃圾会运到哪里。”

  作者:我在村里等它回来

  《凉灯》留下的漂流痕迹(受访者提供)

  长江网记者在京东和当当网搜索,这本定价48元的书并不算畅销,正在打折销售,最低销售价12.99元。但在黄于纲和他的读者们看来,这本书珍贵得很。

  长江网记者与黄于纲联系时,他正寄宿在村希望小学内。他说,村里只有老人和留守儿童,因为最近干旱,晚上9点村里就听不到人声,乡民们不洗脚就上床睡觉了,满山都是秋虫鸣叫。“你能想象得到的最偏远的山村,就是我现在待的这个村子这样,今年村里才第一次装路灯。从2006年开始,每年我要来7个月以上。这本书记录的就是这十几年我在这里的见闻、感受,是一座中国传统山村山民们的样貌,他们面对生死荣辱无悲无喜的那种状态。”

  黄于纲1980年出生于石首,父亲早早去世,母亲改嫁远走湖南,他受亲友资助上学,初一辍学投奔母亲,在民办中专学画途中,又因家庭困境到东莞打工,直到2002年经过两次高考考入中央美院。他说,自己青少年阶段生活的主要记忆就是贫穷。

  “东莞打工的时候,3个月画两幅画还卖不出去。现在在长沙有自己的工作室,有妻子孩子,画画能支撑相对富足的生活,但我还是几个月几个月在村里泡着。我现在在村里等着这些书回来。”黄于纲说,凉灯村是他灵感的来源,《凉灯》是他对这个落后的苗乡村庄的精神展现,而这次漂流的参与者们,对书中的展现做了思考参与,这部分内容一旦丢失将非常遗憾。

  【编辑:符樱】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