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部地区崛起中更好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武汉提出加快建设新一线城市新目标
位于武汉体育中心北门的5G基站。记者刘斌 摄
中国信科集团SMT生产线,表面贴装实现自动化。记者高勇 摄
长江网讯 今年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发出一连串追问:“中部地区发展势头能不能持续下去?能不能在先进技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有更大突破?能不能在高质量发展和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9月23日,武汉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全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共湖北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要求,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深入分析我市在中部地区崛起中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研究部署我市落实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中部地区发展势头能不能持续下去?”
武汉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必须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以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实干实绩,力保全市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势头不减
到2021年“四个中心”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武汉将成为全国新兴产业重要集聚地
“加快建设新一线城市,奋力当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引擎”——9月23日召开的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上,武汉市紧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时代考题,提出发展新目标。
国务院批复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关于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武汉加快建成以全国经济中心、高水平科技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四大功能为支撑的国家中心城市。省委要求,武汉要强化“主中心”地位,立足湖北、面向世界、融入世界,加快建设新一线城市。武汉使命在肩,责任重大。
找准武汉定位,明确努力方向,武汉市划定目标:力争到2021年建党一百周年时,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四个中心”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新一线城市基础进一步夯实。
全国经济中心建设方面,四大国家新基地和大健康产业基地初步形成集群发展态势,武汉成为全国新兴产业重要集聚地,在全国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进一步提升。
高水平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面,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社会研发投入大幅增加,国家实验室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力争获批建设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
商贸物流中心建设方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取得新突破,成为中部跨境电商重要枢纽城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形成基本框架。
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方面,基本形成中部陆海大通道,成为国际性组织和活动落户中部的首选城市,成为联贯长江经济带、联接“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城市。 (记者郑汝可 王雪)
习近平总书记:“能不能在先进技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有更大突破?”
武汉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必须聚焦先进技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全域推进自主创新,深化市场化改革,高水平扩大开放,力争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武汉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清单以外一律对民间资本开放
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国之重器必须立足于自身。
市委全会上,武汉市主动对标先进城市,剖析在创新改革方面存在的短板弱项,提出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力争在市场化改革、全域自主创新、自贸区建设、营商环境优化等领域尽快取得更大突破,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贡献武汉力量。
负面清单以外一律对民间资本开放
全会再次重申“市场化改革”,要求坚持以质量、效率为导向,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对所有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一方面,要坚决消除市场垄断、破除市场壁垒,以激发国企作为合格市场主体的效率和活力为着力点,全力推进国有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另一方面,全面深入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不得以任何方式对民间投资设置附加条件、歧视性条款和准入门槛,清单以外一律对民间资本开放。同时,完善工作机制,政府平台公司“让利”民间资本,让更多质量效率上乘的民营企业能参与城市建设等投资。
全会要求,要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更优质、更舒心的服务,真正把市场主体的活力激发出来,把城市的竞争力提升上去。
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换位思考,工作要紧紧围绕着市场主体转,把服务好企业作为首要的任务,完善“企呼我应”工作机制,全面及时回应和解决企业反映的问题,特别是各类历史遗留问题,实实在在为他们排忧解难。
全会提出,要谋划产业用地“标准地”,明确地块产业导向、投资产出标准、招商重点,力争提供定制化的厂房、配套设施等,让企业可直接“拎包入住”或拿地即可开工。
支持中小企业成为“新武汉造”的代表,推进产业链向中高端跃升
全会提出,武汉要支持上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关,实施“隐形冠军”倍增计划,引导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挺进高附加值领域,成为“新武汉造”的代表。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推进产业链向中高端跃升。
武汉还将大力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和工业强基工程,推动全市500家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加快5G大规模商用步伐,争创国家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
全力实施“卡脖子”攻关工程,加快推动新兴产业成为高质量发展新支柱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决胜未来的关键。全会提出,要抢抓机遇,紧紧围绕四大国家新基地和大健康产业基地建设,积极承接国家新兴产业布局和国际新兴产业转移,加快推动新兴产业成为高质量发展新支柱。
全会指出,聚焦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全力实施“卡脖子”攻关工程,打造一批核心、高端、基础领域“国之重器”。
划定各区发展新重点
全市域、全产业领域、全生态体系推进自主创新
全会为三大国家级开发区、各中心城区、新城区划定创新发展重点,要求全市域、全产业领域、全生态体系推进自主创新。
国家级开发区要提升创新引擎作用。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学习对标先进地区,谋划推进新一轮综合改革措施和创新发展,争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更多创新发展试验区,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武汉开发区、临空港开发区要加快构建创新发展体制机制,集聚创新要素资源,补齐创新短板,营造产业创新生态,实现创新发展转型,形成新的引擎动能。
中心城区要围绕现代服务业创新升级,聚焦“科技+文化”“科技+金融”“科技+商贸”“科技+公共服务”、软件服务外包等领域,努力将传统街区、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成为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策源地、首发地、试验场、竞赛场。
新城区要围绕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配套完善创新创业环境,努力提高产业创新能力。
数字政府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努力实现“一网通办”
全会提出,把数字政府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以深入推动“四办”改革、努力实现“一网通办”。加快建立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的一整套政务工作机制和服务体系。 (记者郑汝可)
习近平总书记:“能不能在高质量发展和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武汉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必须统筹做好产业高质量发展、承接新兴产业布局和转移、生态文明建设、城乡融合发展、保障改善民生和社会治理创新等各项工作,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努力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展现更大作为、作出更大贡献。
把握城市发展规律,突出精细化、集约化、智慧化
武汉打造“人工智能+”城市应用场景
近年来,武汉高质量发展步伐逐步加快。如何更好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创新发展?武汉市提出,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采取有力措施,加快补齐短板,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加大支持重点行业龙头企业,“一企一策”稳龙头
全会提出,稳产业,首先要稳龙头。要加大对重点行业龙头企业的服务支持力度,采取“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帮助下行压力大的行业和龙头企业渡过难关、固本培元,增强产业链韧性。要积极联系、主动服务,在企业优化产能布局等方面给予支持;对运行平稳的领军企业,要帮助他们提升能级。
抢抓5G规模化商用契机,打造“人工智能+”城市应用场景
全会提出,当前,武汉城市建设将进入优化提升阶段,要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在精细化、集约化、智慧化上下功夫。
突出精细化,更加精细开展城市更新改造,探索形成新时代城市更新改造新机制新模式。精准治理交通拥堵、停车不便、窗口单位服务不优、渣土车管理不到位等顽疾。
突出集约化,统一布局安排各类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维护等,最大限度集约空间、节约时间、降低成本、提升功效、杜绝浪费、减少扰民。
突出智慧化,抢抓5G规模化商用契机,更大力度推进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人工智能+”城市应用场景。
全会要求,长江新城作为新开发区域,要努力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精细化、集约化、智慧化的典范。
探索利用已有企业设备处理生活垃圾
武汉是老工业基地,迫切需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
全会要求,要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新模式,完善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在生活方式绿色化方面,重点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研究出台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和管理条例,探索利用已有的电厂、钢厂等企业设备处理生活垃圾。
“多个平台”到“一个平台”,强力推进“民呼我应”改革
市委提出,强力推进“民呼我应”新举措。推动服务平台由“多个平台”向“一个平台”转变、服务方式由“分散运行”向“一体运作”转变、服务内容由“单一服务”向“综合服务”转变、服务机制由“被动接办”向“主动响应”转变。对各种渠道搜集到的、群众反复投诉的突出问题,要集中尽快解决,加快探索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标本兼治,从根本上提升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效能。
【见习编辑:刘益谦】
(作者:郑汝可 王雪)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