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登上杨泗港长江大桥,他们舞起大龙唱起《我和我的祖国》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9-10-04 20:57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10月4日讯(记者陶常宁 见习记者范佳昕)10月4日,4000位市民登上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在这座身披金秋黄“外衣”的桥梁上,大家唱歌、跳舞、舞龙,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看着雄伟的杨泗港长江大桥,登桥市民赞叹从武汉长江大桥到杨泗港长江大桥所展现的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
  市民歌唱《我和我的祖国》,两条金色长龙舞起来


  来自汉阳区的居民在杨泗港大桥上舞龙。记者史伟 摄
  4日上午9时,第一批登桥市民从汉阳桥头上桥。人群中,13位身穿红色舞衣的女士十分抢眼,她们一边跳舞,一边歌唱《我和我的祖国》。“我们是汉阳江欣苑社区的群艺舞蹈队。”队长王雅玲说,她们平时经常组织唱歌跳舞、打太极和练乒乓球,群众文化生活丰富。“作为老汉阳人,我们看着这座大桥建起来,这些年武汉飞速发展,我们生活很幸福。”
  在桥中央,刘翠华正请她的朋友帮她拍摄视频,她在演唱《我和我的祖国》。“我住在钟家村毛家堤社区,是30多年的老党员,今年国庆我们感觉特别自豪。”刘翠华说,祖国强大了,一座座大桥建起来,现在建设杨泗港长江大桥,和60多年前建设长江大桥时相比,各项技术虽然更加先进了,但不变的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我的子女现在是医疗工作者,我一直告诉他们要传承这种奋斗精神。”她说。
  当天,两条“金色长龙”也成了桥上一道亮丽风景线,舞起来的“金色长龙”,与金黄的桥身相映成辉。队长冯相明告诉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他们来自琴断口街十里锦绣社区的“快乐舞龙队”,为了庆祝杨泗港大桥建成,他们特意把“金龙”带上桥,一舞助兴。
  生活如同跨江建桥,克服重重困难天堑变通途



  王奥林在导盲犬和志愿者的陪伴下体验杨泗港大桥。记者史伟 摄
  “我的脑海里早已勾勒出杨泗港长江大桥的模样,它的桥身大概像麦穗一般金黄,上下两层,它看上去十分雄伟宽广。” 视觉障碍人士王奥林笑着对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说。
  4日上午,王奥林牵着导盲犬,在女朋友和志愿者的讲述下,完成了他独特的登桥体验。“我一直关注着这座大桥。”他表示,2015年杨泗港大桥开始修建,他家正好搬到附近。“所以一得知登桥的消息,我就立马前去询问。”
  “虽然看不见,但我能感受到阵阵江风,能触碰到桥上的栏杆。刚刚还听工作人员说,这座桥一跨过江,仅仅凭钢索吊起,这太让我惊叹和佩服了。”王奥林感慨道,他离开武汉,在外学习工作了6年,每一次回来都能深切地感受到家乡的巨大变化。“一座座跨江大桥建起,背后必然是克服了重重困难,我也为之而鼓舞振奋。”
  “刚开始失明时,我也想过生活会变得有些不易,但后来我发现生活就如建桥,一步步克服往前走,很多事情就会变得顺利起来。”王奥林说,他还正在和朋友筹备开一家推拿医馆,以后下班了,也会带着导盲犬“happy”常来杨泗港长江大桥散步。
  居民表示,传承“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奋斗精神


  来自汉阳区的居民在杨泗港大桥上合影。记者史伟 摄
  当天,来自汉阳区永丰街8个社区的180余位居民手持五星红旗,在杨泗港长江大桥上完成了一张最有纪念意义的国庆合影。
  吴彩荣是永丰街徐湾社区党支部书记,她说,杨泗港大桥总设计师徐恭义是汉阳区人大代表,作为汉阳人,她倍感自豪,在平时的工作中,也要学习“大桥人”的奋斗精神。
  吴彩荣说,徐湾原来是个村,以前村湾路不平,环境差,现在已经完成了由村集体工作模式向社区工作模式的转变,村里的路修好了,环境变美了。
  “现在,很多大学生、研究生愿意来社区工作,愿意在基层奋斗。”永丰街相关负责人洪柳说,建设武汉长江大桥和杨泗港长江大桥的中铁大桥局就在汉阳,作为汉阳人,也一直会学习传承建桥人的奋斗精神。
  【编辑:朱曦东】
  (作者:陶常宁 史伟)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