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运动是“高尔夫和撞球的混血儿”
长江网10月5日讯(记者朱文秀)挥杆像打高尔夫,击球像打台球,这就是门球,被称为“高尔夫和撞球的混血儿”。国庆前夕,“与军运同行”2019武汉全民健身运动会门球比赛暨第6届武汉市会员门球赛在硚口区汉江湾体育公园门球场拉开战幕。这是一场真正全民参与的赛事,比赛项目不分男女老少,上到75岁老人,下至12岁学童,42支代表队同场竞技。经过3天126场比赛的激烈争夺,首次参赛的东西湖区望丰社区队一路爆冷,成为最后的冠军得主。
来自全市中心城区和新城区机关、院校、企业、社区的42支球队及4支表演赛球队,共650余名门球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和工作人员及门球志愿者参加了本次比赛。参赛人员中,年龄最大的75岁,最小的12岁,比赛进行到第3天,组委会还特邀请两支老年球队和两支少年球队分别进行“老少同乐”,来自湖北警官学院93岁的离休干部唐纯彩老人随表演赛团队参赛,与年龄只有8岁的学童同场对抗,一方经验丰富,一方稚气未脱,场上妙趣横生,展示了武汉门球运动生机勃勃的群众基础和美好未来。
为期三天的比赛,分为小组循环赛、复赛及决赛三个阶段,先后进行了126场紧张激烈的比赛。在8个小组循环赛中,只有江汉区检察院队、江岸三队四战全胜,均以小组第一出线进入前16名,但他们在复赛中遭到淘汰。高手云集的青山门协队,在16进8的征程中名落孙山。实力不菲的火车头体育场队,经顽强努力,只取得了第8名的战绩。
东西湖区望丰社区队是支名不经传的新军,首次报名参加市级大赛,稳扎稳打,不断冲击,一路过关斩将,比赛11场获胜10场,最终登上了冠军宝座,成为本次赛事的最大“黑马”。“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国庆节,在军运会临近开幕的日子里,2019武汉全民健身运动会门球比赛展示了武汉人的风采,他们以特殊的方式为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武汉召开加油助威,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上了自己的一分热情。”组委会人士表示。
这次比赛由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武汉市体育局承办,武汉市门球协会、硚口区门球协会协办,长江日报社传媒集团组织运营。
前8名成绩
第一名:东西湖区望丰社区队
第二名:武汉理工大学队
第三名:江汉区商务局队
第四名:国网湖北电力培训中心队
第五名:黄陂区门协队
第六名:武汉公安队
第七名:江岸老协队
第八名:火车头体育场队
打篮球的爱上了门球
在以中老年人居多的门球赛场上,今年27岁、身高1.85米的杨广显得有些“破坏画风”。“我以前喜欢打篮球,但爱上门球运动三年了。”他笑着说。
杨广享受门球 记者朱文秀 摄
杨广是蔡甸大集街人,曾经最爱的运动是篮球。三年前的一天晚上,正在打篮球的他看到隔壁场地上有几名老年人正在打门球,其间还会为一个球争论半天,杨广觉得十分有趣。“后来试了几次,其实运动量不比打篮球少多少,在场上不停地走、不停地思考,几个小时下来,打的时候不觉得,下来会很累,关键还很烧脑”。
就这样,杨广迷上了门球,每到周末休息就打,一打就是四五个小时。“以前打篮球,打得好不好都能睡个好觉,因为累,但门球不行,没打好会失眠,因为累也要总结得失。”三个月后,杨广加入了蔡甸大集街门球队,并随队参加了今年6月举行的第13届武汉市门球赛,还夺得了团体冠军。
说到门球对自己的改变,杨广笑着说,自己是打桩工人,这项工作一般都是师傅带徒弟,每名师傅都是经验丰富的中老年人,打门球最直接的好处是让他知道怎样和中老年人相处和交流。“我师傅也是门球爱好者,通过门球我们相处非常融洽。因为打球需要思考每个球的战术和打法,我感觉自己变得更细心和稳重,这正是我工作中需要的品质。”
对于自己在场上不太匹配的画风,杨广哈哈大笑,表示门球运动量可大可小,既锻炼身体又考验智力,非常适合全民参与和推广。“其实现在我们队就有好几名20岁左右的年轻人,只是刚才没有上场,相信以后会有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参与进来,因为这是聪明人的游戏!”他自信地说。
门球帮他戒掉了麻将和游戏
在火车头体育场队,言语不多的陈国强是教练肖春林眼中“被门球改造过的人”。“门球让我重生”,头戴棒球帽、球杆不离手的陈国强说。
陈国强和乐翠娥夫妇 记者朱文秀 摄
陈国强打了5年门球。对于5年前的丈夫,妻子乐翠娥说他就是个“废人”,最开始陈国强迷恋的是麻将,“一打一整天,可以24小时泡在麻将桌上”,后来又沉溺于游戏。“家里买了5台电脑,他一个人操作,一天3包烟,不出门不交往,性格暴燥,最后把身体玩垮了。颈椎病、腰椎病,严重的时候像瘫痪病人一样只能躺在床上,不能动弹”,乐翠娥说。
乐翠娥也是因为身体原因参加门球运动的。2012年,乐翠娥一只眼睛视力完全丧失,还患有甲亢综合症和腔梗,5年前,医生警告乐翠娥不能单独出门,否则有晕倒的危险。“正好他身体也不行,在身体都亮了红灯的时候,我们达成了一致,一起走进了门球场”。
能玩好麻将和游戏,说明陈国强是个聪明的人,他在门球场上也证明了这一点。仅仅一年,他就在单位所在的铁路门球队中脱颖而出,成为武汉市门球队的一员。前年,陈国强夺得武汉单打亚军,去年代表武汉参加了省运会,9月上旬在襄阳结束的全国中冠赛湖北站的比赛中,陈国强和队友一起夺得亚军。现在的陈国强,像换了个人,“一年365天都在门球场上,去年大年三十,他还在门球场上玩了一整天”。
说到陈国强的改变,乐翠娥笑得合不拢嘴,“烟也戒了,身体变好了,五年来都没有发过病,他的脾气也变得非常平和。现在我们作息时间终于同步了,每天同进同出,夫妻关系和谐美满,大家都羡慕。可以说,门球让他重生,也挽救了我们家”。
曾经不屑一顾,如今一刻不离手
来自黄陂区门球协会队的范晓红出生于东北,操着一口地道的东北口音。讲起自己的打球经历,他健谈和豪爽的个性一目了然。他说门球在自己眼里,曾经被认为是老年人打发时间的游戏,太简单、不屑一顾,“但现在一刻也离不开了,门球就是这么有魔力”。
范晓红有个比他名气响得多的哥哥范晓东,后者是武汉门球界惟一拥有国际级裁判和国家级教练员双料证书的“牛人”。范晓东的夫人也打门球,两口子经常在全国各地争金夺银,是门球界有名的“冠军夫妻”。“尽管哥嫂以前经常喊我打门球,但我真瞧不上,反正就是提不起兴趣。我之前的生活有滋有味,基本上一周五天麻将,爱跳国标舞,偶尔钓钓鱼。”范晓红笑着说,真正让他发生转变的是有一天他在门球场上,看到几个老年人为了一个球硬是打了几杆也没打进,“我说我试试,结果我一杆就进了球门,可能我当时心态放松,也可能真的有点门球天赋吧”。
范晓红说自己当时很得意,但很快就受到了打击。又打了几次门球后,他发现门球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简单,“这玩意儿说得容易打起来难,入手容易上手难,而且越打越难,因为每个球可供选择的战术和击球方式太考验人了。我这人不认输,发现有难度就喜欢挑战,但越想打好越打不好,兴趣就这样慢慢上来了。”
“足球是圆的,门球也是圆的,心态一紧张,球就打不好。”范晓红笑称自己的性子都被门球磨下来了。为了打好门球,范晓红彻底戒掉了麻将,最爱的国标舞也不跳了。“早上六点起床打一小时再去上班,中午休息时一个人也要练一会儿,下班后接着打,周末全天打,如果有一天没打球,心里会觉得空荡荡的。”
现在的范晓红虽然没有哥哥那么牛,但也是武汉队的一员。他说自己现在有一个新的目标,“门球是全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我的目标是代表湖北队参加下一届全运会门球比赛”。
祖孙三代都爱门球
自己是参赛选手,女儿是场上裁判,孙子是武汉中心城区希望之星门球少年队的成员,72岁的蒋继凤祖孙三代同时亮相武汉全民健身运动会,成了门球赛场上的一段佳话。
祖孙三代同场 记者朱文秀 摄
26日上午9时,蒋继凤代表同心人队参赛。一场败仗下来,几位老人就比赛中发生的失误进行了热烈讨论。“我们队有实力,这场输了怪可惜的,”冷静下来的蒋继凤笑着说:“我们经常争得面红耳赤,但马上就好了,门球比赛就是这样,每个人的思路和打法经常不一样,出现争论很正常,没事没事。”
蒋继凤笑着说,自己打门球有十年了,“没办法,一打就迷上了,天天打,一家人都受我影响”。她指着一名穿着白色运动裤、蓝色T恤的女裁判说:“那是我女儿,她也喜欢上了门球,不仅如此,她还去考了国家二级裁判员证,现在我们不仅一起打球,她还成了我去参加比赛的司机。”
蒋继凤的女儿叫黄凡,今年40岁,本次比赛以裁判员身份参赛。她介绍,自己4岁的儿子和11岁的侄子现在也爱上了门球。“我们几个,玩得最好的是侄子黄正洲,他曾经战胜过武汉市最厉害的门球选手范晓东。门球运动现在是我们家的第一运动,一家人既锻炼了身体,还增加了我们祖孙三代的感情。”
【编辑:付豪】
来自全市中心城区和新城区机关、院校、企业、社区的42支球队及4支表演赛球队,共650余名门球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和工作人员及门球志愿者参加了本次比赛。参赛人员中,年龄最大的75岁,最小的12岁,比赛进行到第3天,组委会还特邀请两支老年球队和两支少年球队分别进行“老少同乐”,来自湖北警官学院93岁的离休干部唐纯彩老人随表演赛团队参赛,与年龄只有8岁的学童同场对抗,一方经验丰富,一方稚气未脱,场上妙趣横生,展示了武汉门球运动生机勃勃的群众基础和美好未来。
为期三天的比赛,分为小组循环赛、复赛及决赛三个阶段,先后进行了126场紧张激烈的比赛。在8个小组循环赛中,只有江汉区检察院队、江岸三队四战全胜,均以小组第一出线进入前16名,但他们在复赛中遭到淘汰。高手云集的青山门协队,在16进8的征程中名落孙山。实力不菲的火车头体育场队,经顽强努力,只取得了第8名的战绩。
东西湖区望丰社区队是支名不经传的新军,首次报名参加市级大赛,稳扎稳打,不断冲击,一路过关斩将,比赛11场获胜10场,最终登上了冠军宝座,成为本次赛事的最大“黑马”。“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国庆节,在军运会临近开幕的日子里,2019武汉全民健身运动会门球比赛展示了武汉人的风采,他们以特殊的方式为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武汉召开加油助威,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上了自己的一分热情。”组委会人士表示。
这次比赛由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武汉市体育局承办,武汉市门球协会、硚口区门球协会协办,长江日报社传媒集团组织运营。
前8名成绩
第一名:东西湖区望丰社区队
第二名:武汉理工大学队
第三名:江汉区商务局队
第四名:国网湖北电力培训中心队
第五名:黄陂区门协队
第六名:武汉公安队
第七名:江岸老协队
第八名:火车头体育场队
打篮球的爱上了门球
在以中老年人居多的门球赛场上,今年27岁、身高1.85米的杨广显得有些“破坏画风”。“我以前喜欢打篮球,但爱上门球运动三年了。”他笑着说。
杨广享受门球 记者朱文秀 摄
杨广是蔡甸大集街人,曾经最爱的运动是篮球。三年前的一天晚上,正在打篮球的他看到隔壁场地上有几名老年人正在打门球,其间还会为一个球争论半天,杨广觉得十分有趣。“后来试了几次,其实运动量不比打篮球少多少,在场上不停地走、不停地思考,几个小时下来,打的时候不觉得,下来会很累,关键还很烧脑”。
就这样,杨广迷上了门球,每到周末休息就打,一打就是四五个小时。“以前打篮球,打得好不好都能睡个好觉,因为累,但门球不行,没打好会失眠,因为累也要总结得失。”三个月后,杨广加入了蔡甸大集街门球队,并随队参加了今年6月举行的第13届武汉市门球赛,还夺得了团体冠军。
说到门球对自己的改变,杨广笑着说,自己是打桩工人,这项工作一般都是师傅带徒弟,每名师傅都是经验丰富的中老年人,打门球最直接的好处是让他知道怎样和中老年人相处和交流。“我师傅也是门球爱好者,通过门球我们相处非常融洽。因为打球需要思考每个球的战术和打法,我感觉自己变得更细心和稳重,这正是我工作中需要的品质。”
对于自己在场上不太匹配的画风,杨广哈哈大笑,表示门球运动量可大可小,既锻炼身体又考验智力,非常适合全民参与和推广。“其实现在我们队就有好几名20岁左右的年轻人,只是刚才没有上场,相信以后会有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参与进来,因为这是聪明人的游戏!”他自信地说。
门球帮他戒掉了麻将和游戏
在火车头体育场队,言语不多的陈国强是教练肖春林眼中“被门球改造过的人”。“门球让我重生”,头戴棒球帽、球杆不离手的陈国强说。
陈国强和乐翠娥夫妇 记者朱文秀 摄
陈国强打了5年门球。对于5年前的丈夫,妻子乐翠娥说他就是个“废人”,最开始陈国强迷恋的是麻将,“一打一整天,可以24小时泡在麻将桌上”,后来又沉溺于游戏。“家里买了5台电脑,他一个人操作,一天3包烟,不出门不交往,性格暴燥,最后把身体玩垮了。颈椎病、腰椎病,严重的时候像瘫痪病人一样只能躺在床上,不能动弹”,乐翠娥说。
乐翠娥也是因为身体原因参加门球运动的。2012年,乐翠娥一只眼睛视力完全丧失,还患有甲亢综合症和腔梗,5年前,医生警告乐翠娥不能单独出门,否则有晕倒的危险。“正好他身体也不行,在身体都亮了红灯的时候,我们达成了一致,一起走进了门球场”。
能玩好麻将和游戏,说明陈国强是个聪明的人,他在门球场上也证明了这一点。仅仅一年,他就在单位所在的铁路门球队中脱颖而出,成为武汉市门球队的一员。前年,陈国强夺得武汉单打亚军,去年代表武汉参加了省运会,9月上旬在襄阳结束的全国中冠赛湖北站的比赛中,陈国强和队友一起夺得亚军。现在的陈国强,像换了个人,“一年365天都在门球场上,去年大年三十,他还在门球场上玩了一整天”。
说到陈国强的改变,乐翠娥笑得合不拢嘴,“烟也戒了,身体变好了,五年来都没有发过病,他的脾气也变得非常平和。现在我们作息时间终于同步了,每天同进同出,夫妻关系和谐美满,大家都羡慕。可以说,门球让他重生,也挽救了我们家”。
曾经不屑一顾,如今一刻不离手
来自黄陂区门球协会队的范晓红出生于东北,操着一口地道的东北口音。讲起自己的打球经历,他健谈和豪爽的个性一目了然。他说门球在自己眼里,曾经被认为是老年人打发时间的游戏,太简单、不屑一顾,“但现在一刻也离不开了,门球就是这么有魔力”。
范晓红有个比他名气响得多的哥哥范晓东,后者是武汉门球界惟一拥有国际级裁判和国家级教练员双料证书的“牛人”。范晓东的夫人也打门球,两口子经常在全国各地争金夺银,是门球界有名的“冠军夫妻”。“尽管哥嫂以前经常喊我打门球,但我真瞧不上,反正就是提不起兴趣。我之前的生活有滋有味,基本上一周五天麻将,爱跳国标舞,偶尔钓钓鱼。”范晓红笑着说,真正让他发生转变的是有一天他在门球场上,看到几个老年人为了一个球硬是打了几杆也没打进,“我说我试试,结果我一杆就进了球门,可能我当时心态放松,也可能真的有点门球天赋吧”。
范晓红说自己当时很得意,但很快就受到了打击。又打了几次门球后,他发现门球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简单,“这玩意儿说得容易打起来难,入手容易上手难,而且越打越难,因为每个球可供选择的战术和击球方式太考验人了。我这人不认输,发现有难度就喜欢挑战,但越想打好越打不好,兴趣就这样慢慢上来了。”
“足球是圆的,门球也是圆的,心态一紧张,球就打不好。”范晓红笑称自己的性子都被门球磨下来了。为了打好门球,范晓红彻底戒掉了麻将,最爱的国标舞也不跳了。“早上六点起床打一小时再去上班,中午休息时一个人也要练一会儿,下班后接着打,周末全天打,如果有一天没打球,心里会觉得空荡荡的。”
现在的范晓红虽然没有哥哥那么牛,但也是武汉队的一员。他说自己现在有一个新的目标,“门球是全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我的目标是代表湖北队参加下一届全运会门球比赛”。
祖孙三代都爱门球
自己是参赛选手,女儿是场上裁判,孙子是武汉中心城区希望之星门球少年队的成员,72岁的蒋继凤祖孙三代同时亮相武汉全民健身运动会,成了门球赛场上的一段佳话。
祖孙三代同场 记者朱文秀 摄
26日上午9时,蒋继凤代表同心人队参赛。一场败仗下来,几位老人就比赛中发生的失误进行了热烈讨论。“我们队有实力,这场输了怪可惜的,”冷静下来的蒋继凤笑着说:“我们经常争得面红耳赤,但马上就好了,门球比赛就是这样,每个人的思路和打法经常不一样,出现争论很正常,没事没事。”
蒋继凤笑着说,自己打门球有十年了,“没办法,一打就迷上了,天天打,一家人都受我影响”。她指着一名穿着白色运动裤、蓝色T恤的女裁判说:“那是我女儿,她也喜欢上了门球,不仅如此,她还去考了国家二级裁判员证,现在我们不仅一起打球,她还成了我去参加比赛的司机。”
蒋继凤的女儿叫黄凡,今年40岁,本次比赛以裁判员身份参赛。她介绍,自己4岁的儿子和11岁的侄子现在也爱上了门球。“我们几个,玩得最好的是侄子黄正洲,他曾经战胜过武汉市最厉害的门球选手范晓东。门球运动现在是我们家的第一运动,一家人既锻炼了身体,还增加了我们祖孙三代的感情。”
【编辑:付豪】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