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要对得起这身警服”这位乡村民警把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17年“零投诉”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9-10-07 13:42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10月7日讯(记者尹勤兵 通讯员高雷)10年乡村民警,7年110巡逻民警,没有太多“惊天动地”,“要对得起身上的一身警服……”凭借一句朴实无华的职业信条,37岁的蔡甸区公安分局110巡逻民警李武作,把百姓事当成自己的事,以群众口碑为工作标准,在平凡的岗位上保持着“零投诉”,被辖区居民喻为雷锋“钉子”式的民警。


  李武作和同事在蔡甸街头巡逻 通讯员高雷 摄
  今年的国庆,对李武作来说意义特别:截至10月1日,他实现了正式从警生涯以来,创造了连续17年“零投诉”。
  深耕乡村 :一个片警的“不忘初心”
  中等身材,一脸憨厚,因为常年户外出警,皮肤晒得黝黑。2002年,20岁的李武作从警校毕业参警圆梦,抱着一股“惩恶扬善”的强烈使命感,到侏儒山街派出所担任一名普通的乡村民警。至今,他仍记得从警时许下的誓言。
  李武作负责百宝村、老官村等9个自然村,辖区2万余人。身为乡村片警,事“很杂”,既要负责人口的信息采集和管理,还要巡逻布控、纠纷调解。李武作住在所宿舍,向老民警讨教业务,走村串户,一头扎在乡村片警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10年。


  李武作的工作笔记。通讯员高雷 摄
  有一年临近春节,几个自然村频繁发生晾晒的腊鱼腊肉被盗案。很多村民认为事小,报警没用。李武作牵头组织每村各出5人,组成联合巡逻队在村道出入口布控。一个月后,他发动群众,成功破获一个三人流窜团伙。“这个年轻警察还真有两把刷子!”李武作一下子扭转了群众的观点。
  2012年,时逢蔡甸分局组织成立专破小案的“小案队”,李武作的巡控经验得到分局推广。
  “换位思考”常挂嘴边 帮助群众不厌其烦
  2012年11月,李武作调到蔡甸城关的蔡甸派出所,做了一名治安巡逻民警。调到新岗位后,李武作不以“老同志”自居,工作依旧踏踏实实。
  “他这人很实在,他把每一起警情都当成自己的事来办”,在搭档辅警徐畅看来,遇到群众求助,李武作对待每一起警情,如同对待考题一样认真。


  李武作帮求助群众找回丢失的钱物。通讯员高雷 摄
  2018年一天深夜,李武作值班时接到一起特殊的报警求助。求助人张女士在城关一间棋牌室打完牌后,发现几千元的苹果手机不翼而飞,李武作通过苹果手机的定位功能,发现“被盗”手机竟在附近。“莫非小偷得手后,还在附近看热闹?”
  四处寻找2个多小时未果,李武作的警服被汗水浸透了。一番冷静细思后,李武作脑洞大开,拨打丢失手机,通过张女士停在路边的小车内忽明忽暗的光线,发现手机就在车内,原来张女士下车时压根就没拿手机。
  一场误会和虚惊,当事人不好意思连连道歉,李武作却说没什么。“要换成是我怎么办?”李武作常说,凡事多站在报警人角度考虑,气自然就顺了,“要对得起身上这身警服!”
  干一行爱一行,主动作为“零投诉”
  对很多报警人来说,李武作如同家人一样,关键时刻解除危机很暖心。不论是帮学生找准考证,还是帮走丢的小女孩找家,他每次都不厌其烦,穷尽一切手段和办法。


  2019年8月底,李武作调任交警,参与路面交通整治。 记者尹勤兵 摄
  今年8月底,李武作调任蔡甸区交通大队三中队,改当交警。9月18日,他在路面进行交通秩序整治时,发现停放在路边一辆面包车,违章123条未处理,揪出这个违法大户,消除了路面隐患。不仅如此,李武作还找到当事车主,宣教交通法规,分析利弊,司机张某称“没见过这么负责的交警”。
  老上级、蔡甸区公安分局副局长李小平透露,李武作工作踏实认真,他处理的每一起警情,都想尽一切办法,迄今为止,尚未发生一起关于他的接处警投诉。“他就如同一颗螺丝钉,钉在任何地方,都让人满意放心!”
  这些年,李武作没有因为一起接处警导致当事人的不满意投诉。很多报警人,在事情处理完后,还保存着李武作的手机号,把他当成朋友。
  不忘从警初心,牢记使命担当。17年来,李武作除收获十几面锦旗外,还荣立三等功3次,市局嘉奖2次,分局先进个人4次。他把一桩桩小事做到极致,让当事人无话可说、无刺可挑,做到了零投诉。
  【编辑:刘思】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