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从“东方芝加哥”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部强大市场续写汉口500年商业荣光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9-10-14 06:06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讯  武汉,因商而兴。

  “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宵明。”明清时代的汉口被称为“天下四聚”之一,难觏之货列隧,无价之宝罗肆。

  节假日的汉街人流如织 史伟 摄

  1861年开埠时,英国使团和留住于此的传教士先后报告说,汉口是“中国最大的商业中心,也是世界最大的商业中心之一”,其人口密度“只有伦敦和江户才能相比”(罗威廉《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商业和社会》)。

  此后,汉口迅速成为中国仅次于上海的国际大都市,以“东方芝加哥”之名享誉世界。

  改革开放以来,虽深处内陆腹地,武汉商业仍一直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

  从“货到汉口活”,到汉正街“买全国、卖全国”;从武商成为全国首家大型商业上市公司,到率先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敞开大门、开放市场;从永旺“围城”、全球唯一“双宜家”,到“3年50家门店”的盒马速度……敢为人先、开放包容的武汉商贸文化,始终被坚守与传承着。

  新中国走过70年岁月的当下,回望500年武汉商业的历史荣光,又将如何续写新的传奇?

  社零额劲增千余倍

  消费成经济增长第一动力

  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2018年,武汉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下简称社零额)增长了1665倍,年均增长11.9%。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武汉社零额及增速始终全国居前,凸显出这座内陆超大城市的巨大消费潜力。党的十八大后,更是接连跨过4000亿元、5000亿元和6000亿元大关,分别于2015年超过深圳、2017年超过天津、2018年超过成都。去年,武汉社零额增幅在全国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中位居第一,规模上已成为全国“第五城”。作为“三驾马车”之一消费的重头戏,社零额为武汉经济增长作出出了重要的贡献。

  2018年数据显示,最终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76.2%。党的十八大后,湖北的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亦不断提高,2017年时达到57.4%,开始成为经济增长最大的驱动力。

  从消费结构来看,武汉市居民恩格尔系数降至27.8%,旅游、文体、康养等服务性消费占比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改善。

  “消费连着千家万户。市场消费的持续升级,不仅刺激了经济增长,同时显著改善了民生,更好地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武汉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认为,这与武汉在经济体量、人口红利、交通便利等方面的优势密不可分。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快速增长、减税降费以及一系列促消费政策的实施,也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据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商务部门牢牢把握消费升级趋势,不断推进内贸流通创新,推动武汉市由流通大市向流通强市转变。例如,持续推出消费促进计划,组织开展“超级购物节”等各类消费促进活动,增加品质商品供给;持续优化商业网点布局,打造国际知名顶级商圈,引导传统商贸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等等。

  全球“尖货”进入内陆桥头堡

  “商店里备有各种现货,铺面要比广州或其他开放港口豪华富丽得多。”1858年,西方人劳伦斯·奥利芬特访问汉口时赞道。

  1982年,对内搞活典范的汉正街,成为年销售额突破100亿元、辐射全国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并在全国引发了一场小商品流通领域的深层次革命。

  1992年11月20日,中国商业第一股——鄂武商在深圳上市。此后,中商、汉商、中百相继上市。如今,这些本土培育的商业巨头,已连续多年位居中国连锁百强榜单。

  2007年,武汉国际广场拔地而起,跃入中国奢侈品经营第一阵营。GUCCI等大牌在国广每年业绩以40%速度递增。

  从老牌的江汉路、中南路、钟家村等商圈,到新兴的光谷、古田、武汉CBD等商圈,多个核心商业片区成为全球“尖货”和服务进入内陆市场的桥头堡。

  曾几何时,国外品牌无论大小均受到追捧。而今,国外小品牌在武汉一个个黯然离场。这显示出居民对消费品质和体验的更高追求,国外商家必须适应中国的消费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商业网点从无到有,成环连网。过去逛街,要么去汉口的武商及中山大道,要么去武昌的中南商业大楼及司门口。很多地方,大型商业网点布局是一片空白。而今,商业格局惊变,全城大小商圈密布。仅一条地铁2号线,就串起了解放大道、江汉路、中南、街道口、光谷,武汉5个“顶流”商圈。“从汉口到武昌到光谷,我一天跑了4个商圈,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90后购物达人邓美嘉说。

  居民进口消费需求日趋旺盛。2018年进博会上,来自武汉的“采购单”总额达26亿美元。“深海水产品是我们的进口重点。近两年市民对深海水产品需求增长迅猛,我们会大量采购北欧、澳洲地区的深海海鲜产品。”中商平价买手在赴进博会前说。

  在进口商品消费方面,武汉居民海淘消费力全国居前;在畅通进口商品流通渠道方面,武汉已初步形成进口商品供给网点充足、形式多样、进口商品来源较广、品类丰富的格局。

  历史映照现实。武汉已连续两年跻身《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前列。

  “新零售之都”未来可期

  在发展消费新业态方面,武汉不断探索。《中国城市消费升级报告2018》认为,武汉、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最早完成“传统零售时代——电商零售时代——新零售时代”的业态更迭,成为观察城市消费升级的样本。

  8月8日,盒马鲜生光谷国际店开业。离全国首店在上海开业仅两个月,盒马菜市也开进了武汉。短短一年多,武汉已拥有盒马门店18家,数量直逼京沪深,开店速度全国第一。

  作为重要的新零售业态,品牌连锁便利店在武汉亦呈井喷之势,罗森、7-Eleven等国际大牌加速布局。目前,武汉已拥有连锁便利店品牌近20个,便利店总数约3500家,每年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随着消费环境的升级、营商环境的优化,抢占武汉这个千万级体量的强大中部市场,成为当前社会零售资本投资落户武汉的一大风口。

  曾经,法国家乐福、德国麦德龙、美国沃尔玛齐聚武汉,引发本土超市革新,业态全新升级。现在,随着无人店、“扫玛购”“淘鲜达”等购物方式的出现,武汉超市全面进入“新零售”时代。

  未来,相信将有更多新业态在这个“新零售之都”生根发芽。

  汉正街

  “天下第一街”初现复兴端倪

  10月1日,北京国庆观礼台上,出现了79岁“改革先锋”郑举选的身影。1979年11月,郑举选成为汉正街第一批申领小百货个体工商户摊位证的103人之一,掀开了中国商品流通体制改革大幕。

  上世纪90年代,不到两平方公里的汉正街成为华中最大的商品集散地。武汉一度成为全国商贸重镇。

  然而,随着消费变革与升级,汉正街原有的“买全国,卖全国”的商业模式已无法适应新时代。“天下第一街”的光环逐渐褪去。

  今年8月7日,整饬一新的汉正街以全新面貌展现在世人眼前。从2014年开始,汉正街开启了由传统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向以服装为龙头的时尚创意产业街区的转型之路。

  如今,汉正街引入了300多家设计师工作室,服装产业规模逾千亿元,形成与广派、杭派服装“三分天下”格局。以时尚设计、文化创业为特色的新业态崭露头角,开始占领产业链的中高端。

  历经多轮转型升级的汉正街,初现复兴端倪。

  武商集团

  民族商业翘楚拥抱新消费时代

  武商集团是湖北省最大的综合性商业企业,全国首家大型商业上市公司。其前身是创建于1959年的友好商场。当年,曾创造4小时涌入2万人,营业额5.6万元的销售神话。

  作为中国民族商业的翘楚,60年来,无论消费环境如何变化,武商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

  旗下武汉国际广场是武汉人高阶生活的引导者。如今,国广已齐聚Louis Vuitton、Hermes、DIOR等30余个国际顶级品牌,是中部顶级品牌集中度最高的单体购物中心。开业12年来,每年以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晋级中国高端零售商业第一方阵。

  武商广场更是中国商界传奇,开业至今,连年蝉联“中国单体百货经济效益第一”。连续十余年,化妆品、女装、男装保持全国同业零售额第一。

  不久,国内定位最高、规模最大的商业综合体——“梦时代”也将面世。

  新消费时代,武商加速上“云”。刷脸支付、3公里半小时达、电子会员卡取代有形卡……2018年,武商跨境购销售同比增长超5倍。

  光谷步行街

  中部市场强势崛起的缩影

  消费群体迭代,80后、90后开始成为消费主力军。在拥有百万大学生的武汉,如果要问年轻人的逛街首选,多半会是光谷步行街。开街十多年来,其持续旺盛且不断增强的消费活力,让它成为中部强大市场崛起的缩影。

  据了解,光谷步行街曾是整个光谷片区唯一的大型商业体,开街后迅速成为全国人气最旺的商业步行街之一,尤其备受大学生的青睐。作为华中地区当前最大的商业地产项目,5000多个沿街商铺可满足一站式吃喝玩乐购,能同时容纳100万人在这里逛街,年均客流量达1.5亿人次。

  街头艺人、灯光喷泉表演、建筑灯光秀、明星见面会……作为全国首批提出体验式街区概念的街区,光谷步行街持续不断地为消费者创造惊喜与感动。现在,平均两天就有一场大型活动在这里举办。光谷音乐节、爱情地标、新年倒数等多个武汉地标性活动,让这里成为最受年轻人欢迎的狂欢胜地和超级秀场。

  撰文:黄莹 高祥勇

  【见习编辑:戴容】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