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向核心技术不断冲锋只为挺直腰杆,做自主创新的攀登者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9-10-18 08:03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讯“我们自己的山,自己要登上去,让全世界看到中国人。”国庆献礼片《攀登者》中的这句话,在武汉正在被印证。
  在光谷,中国人智造的存储芯片“大楼”,盖到了64层,意味着国产手机装得下一座图书馆;在沌口,中国人研发的黄金膜,让屏幕折叠甚至卷绕,国产柔性屏抢占新赛道。
  向上攀登的武汉,推进全域自主创新,坚持全市域、全产业、全生态体系,走出了一条从“被卡脖子”到“挺直腰杆”的创新之路。


  武汉重点建设计划项目国家存储器基地(一期)项目。预计2020年完成整个项目后,这里将成为我国第一个大规模生产存储芯片的基地、存储器的“航空母舰”,也标志着芯片国产化之路迈出可靠而重要的一步 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瞄准前沿发起原点冲击 全球科研城市200强跻身第19位
  从飞船上天到大桥跨海,从西气东输到南水北调,国家每一项重大工程,都离不开重力测量。
  今年7月,世界上第一台基于铷-85原子的可搬运冷原子绝对重力仪,诞生在武汉。但24年前,我国首台FG5绝对重力仪还是从美国引进到武汉的。
  “对方不愿卖,引进这台设备,花了近2年时间。”中科院测地所高工张为民回忆。摒弃幻想,自力更生。打那时起,他们便下定决心,要自主研发。
  海阔心无界,山高人为峰。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九成依赖进口的“缺芯”之痛,让中国信科董事长童国华非常揪心,“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国之重器必须立足于自己”——他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武汉的重要讲话精神。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企业创新发展情况时,语重心长对企业负责人说,新发展理念,创新是第一位的。
  一个月前,一个拇指大小的道具,首次出现在央视《对话》节目中。从武汉实验室走出的这块国内首款硅光芯片,是光通信系统的“心脏”。供应此类芯片的企业,全球寥寥无几。
  薄薄一片,华为人工智能手机芯片“麒麟810”,全球最顶尖的4款芯片之一,默默“备胎”3年,在汉宣布“转正”。 芯片旗舰海思,在武汉布下重兵。最新消息称,武汉未来将成为华为芯片能力中心。
  神舟、蛟龙、悟空、墨子、航母、大飞机、地球深部探测……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都有武汉研发的身影。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武汉不断发起原点冲击,首款首台渐次刷屏:
  测出国际最精准万有引力常数,造出全球首颗夜光遥感卫星,跑出全球首台常温常压液体有机储氢燃料电池物流车,转出全球最大尺寸光纤预制棒,获得世界上首张高分辨率小鼠全脑三维连接图谱,研发全球首个新型广谱性抗流感疫苗,量产全球首款虹膜生物识别芯片,刷新中国脉冲磁场最高强度纪录。
  《自然》杂志全球科研城市前200强榜单上,武汉位列中国第4名、全球第19名。
  全国首提首创首试趟新路 创业活力直追北上广深
  把2毫米管径的血袋连接在一起,做到无菌接驳,所需的设备,此前只有一家德国和日本的合资企业能提供。
  一个叫何俊的武汉人,在海外杀入这一市场,可行囊里只有专利证书,上一次创业花光了所有积蓄。回到武汉,她赶上了科技型企业小额贷款试点。
  零抵押!以4.7万元投保从武汉农商行贷到200万元。这是华中地区保证保险贷款第一例。
  “黄金十条”“创业十条”“上市十条”……全国首提首创首试,持续探索,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协同并进,创新创业创造活力不断释放。
  一批院士、教授走出实验室,全国首创实施“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工程”,把院士“才”富变成武汉财富,科技转化收益可高达上千万元。
  一群大学生、高校企业科技人员走进创业场,年轻的人,吸引“年轻的钱”。
  有位95后创业者1分钟打动6位风投人,撬动的市场估值有亿元。
  多家“金种子”“银种子”企业排队上市,25天密集走出三家高科技上市企业。
  今年上半年,武汉平均每个工作日新增企业422家,创业活力直追北上广深。
  在海外工作生活10年的闫大鹏,在武汉造出我国首台万瓦连续光纤激光器,实现从并跑到领跑。“如今的武汉朝气蓬勃、热气腾腾、底气十足。”闫大鹏说,活水搅动、资源汇聚,这里的创业者精神抖擞,自主创新氛围已经形成,创新精神内化为城市性格。
  首先是策源地、首发地 关键在试验场、竞赛场
  国庆亮相天安门广场的“光耀湖北”彩车,由华中科大教授蔡新元任艺术总负责。最初,他的创业团队“蜗居”在不到30平方米的办公室,转机来自一个3D光影秀的大订单。
  2013年初,蔡新元在江滩导演的一场光影秀,让其一战成名。大幅投影建筑,给百年老地标“变色”。此前,英国议会大厦、澳大利亚悉尼大剧院已有尝试。
  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首先是成为策源地、首发地。冒出来了,能否接得住、留得下、用得好?关键是成为试验场、竞赛场。
  在武汉东边的几条主干道上,200辆单车正在测试停车定位精度。搭载的北斗芯片,由梦芯科技研发,定位精确到了厘米级。
  “要用自己的碗,来装自己种出的粮食。”武汉大学刘经南院士欣喜看到,粮食在自己的地里收获了。他是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专家,一直在为“落地”鼓与呼。
  给优惠不如给机会,提供应用场景,拿出空间让梦想照进现实。
  在光谷,全球首个工业智能机器人智能操作系统,在武汉未来科技城的无人超市里使用,机器人递卖、盘货;
  在沌口,全球首张自动驾驶车辆商用牌照发出,多种自动驾驶场景正在尝试,武汉经验正成为样板和标杆;
  在华中科技大学,光谷产虹膜识别芯片产品,将进入校园生活,进门、刷卡,全靠“眼神”……
  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的开放也应当从哪里开始。
  坚持把最好的空间资源用于自主创新,武汉打破保守、大胆革新,从政策支持到资金配套,从产业园区到开放应用场景,正是通过一系列谋篇布局和扎实行动,颇具未来感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在此策源,武汉才得以频频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城市,才得以成为创新第一现场。
  蝶变正在发生,豹变正在进化 迈向国家综合性产业创新中心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快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不仅做到了自己的碗装自己的粮食,我们连碗都是自己做的!”长飞总裁庄丹牢记嘱托,长飞光纤、光缆市场份额提前4年实现从全球第三跃升全球第一并保持至今。
  鹰击长空,长飞常飞。不甘做海外工厂,一家企业的奋进之路,也是武汉近120万家市场主体的真实写照。
  曾经,鼎龙化学一种关键的纳米颜料必须向德国企业购买,1公斤要2000元,且诸多限制。“不能再让对手‘卡脖子’!”这家企业牵手江汉大学刘继延教授团队,联合进军柔性屏,开发让电视曲面、眼镜弯折的柔性基材。一出实验室,就进生产线。该技术即将用于鼎龙正在建设的国内首条1000吨大规模PI浆料生产线。
  “深入挖掘武汉89所高校、121家科研院所的科研资源富矿,强力推进在汉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全力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的‘武汉样板’”。9月25日,武汉的探索出现在了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专题研讨班上。事实上,从2年前开始至今,武汉已举办了350多场科技成果转化活动。
  创新驱动起步早、力度大,受外部经济下滑影响就小。唯有超前布局,创新能力由弱变强,产业链由短变长。
  13年前,武汉追光逐芯。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花落武汉,集成电路闪存芯片产业规模化发展,实现“零”的突破。
  11年前,武汉只有一条液晶面板生产线。如今,天马、华星光电、京东方屏显三巨头鼎立,中国15条柔性屏生产线,武汉就占了2条,全球中小尺寸面板高地崛起。
  11年前,武汉东南角播下生物之种,产业荒地上建设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孵育出400多个在研新药、2000家企业、1200亿元产值。
  今天的武汉,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网络安全、人工智能、新材料……一个又一个产业正在勇攀高峰。
  蝶变正在发生,豹变正在进化。从“被卡脖子”到“挺直腰杆”,武汉从大学之城到创新之城,从产业制造基地迈向国家综合性产业创新中心。(长江日报记者李佳 康鹏 马振华 统筹:郑良中 朱建华)
  【编辑:刘思】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