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越懂得军事,越会相遇于和平 | 长江评论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9-10-19 08:02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评论员 鲁珊

  进入武汉军运会开幕主场馆,要与门前一尊孙武雕像擦肩而过。“兵圣”宽袍广袖,遒劲硬朗。

  来自世界各地109个国家的现役军人运动员,在一场军人体育盛会的开幕之前,与2000多年前的兵家至圣邂逅,真是一次奇妙的时空之遇。

  军运会,以“军事”二字为特色——还有谁比孙武更深刻理解这个词呢?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完整兵书,200多年前传译西方,被现今许多一流军事院校列为教科书。

  但是,看懂孙武,并非易事。

  “战争与和平”是人类永恒之问。可以说,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止战”史。

  人类正义的战争就是以战止战。不管有多少人在战争中得益,也不管战争能带来多少推动力,都不如那句古老的诗:“所有的母亲都憎恶战争。”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多余的,每个人都是母亲怀里的宝贝。第二次世界大战铁血名将朱可夫战无不胜,但他也曾感慨,对士兵和低级军官而言,不义的战场就是一架绞肉机。

  孙武是人类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思想家之一。他的谋略章法,千年来被各路兵家津津乐道。然而,《孙子兵法》6000余字,开篇第一句就是:“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书中有著名的“三不”——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战争的最高境界,则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因此,后世有人总结,《孙子兵法》讲的明明不是“战”,是“不战”。

  只有真正懂得“军事”的人,才不敢轻言战争。

  《孙子兵法》的根在中国传统文化。生于春秋末期,孙子之名为“武”,寄托了长年征战的祖父“止戈为武”之愿。西方很少把“天、地、人、和”的思想融为一体,将其贯穿于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是中国文化的特色。孙武与孔子、老子等先贤一样,透过乱世,心怀天下,仁爱民生,深度思考军事与国家、人民的关系。

  和平并非委曲求全。不战,是因为能“不败”。和平既非免费,也非静态。整部《孙子兵法》,以“不败”追求“不战”。最强的战斗力,不为胜利而生,为和平而生——这样的思想,放到当今世界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孙武之为“兵圣”,是因为他的思想符合更多人的愿望与追求。越懂得军事,越会相遇于和平。比起那些被反复研摩的谋略,《孙子兵法》结尾那句“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主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语隔千年,人纸已故,却热血犹温,让人感动不已。

  【编辑:宗夏】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