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 看,火车是从桥底跑过来了”中外记者登名楼、观名博,近距离触摸武汉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9-10-25 21:35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10月25日讯(记者黄哲 通讯员邹芬)湖北省博物馆藏有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等稀世珍品,呈现悠久灿烂的荆楚文化,引人入胜;黄鹤楼矗立于蛇山之巅、俯瞰大江东去,远眺长江上的座座大桥,见证古今交错的城景变迁,雄浑壮丽……10月25日,“军运会城市采访线”活动来到古城武昌,一百名中外记者登名楼、观名博,聚焦“博物馆之城”,近距离触摸聆听武汉故事。


游览黄鹤楼 记者杨涛 摄
登黄鹤楼观武汉三镇全貌
流传千古的风景与时代的发展及变迁尽收眼底
“登上黄鹤楼后,我对武汉的了解更加全面了”,25日上午9时许,来自尼泊尔的记者Iswar Shreshta与同行们一起开启了登千年古楼之旅。凭栏远眺,他指着远方依稀可见的晴川桥,“你看汉江和长江将城市分成了三个部分,蛇山、龟山、大江、大桥,再加上此处的黄鹤楼构成一幅山水图,风景如画”。


在黄鹤楼上观赏长江大桥 记者杨涛 摄
25日,天公虽不作美,下起了些许小雨,但丝毫没有影响媒体记者们黄鹤之行的兴致。大家随着导游的指引拾级而上,黄鹤楼与蛇山脚下的武汉长江大桥交相辉映,“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的城市气度在国内外客人面前展露无余。不少记者纷纷拿起相机,按下快门,记录这一壮观景象。
据悉,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蜚声近两千年,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美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中国“江南三大名楼”,自古就是“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江城形胜。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使得黄鹤楼声名远播。唐代诗人崔颢在此题下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白云千载空悠悠。”等名句让大诗人李白也为之搁笔,发出遗憾的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按下快门,记录这一壮观景象 记者杨涛 摄
中外媒体记者们驻于黄鹤楼楼顶,俯瞰城市山水美景,感慨不已。Gary Sheftick来自美国,他说,“登楼望远,我感受到武汉气吞山河的气势逼人,眼前滔滔江水滚滚而来,脚底高楼大厦层层叠起,车流密密麻麻,远处立交桥四通八达,这个城市太繁华了。”话间,一列火车从长江大桥处飞驰而来,从黄鹤楼旁呼啸而过,同伴James Kever惊呼,“看,火车从桥底跑过来了,太惊艳了!”
Gary Sheftick极目远眺,除了大桥这座公铁两用的长江第一桥,他还看到了武汉长江二桥、鹦鹉洲长江大桥、杨泗港长江大桥。了解到武汉长江上有十一座桥后,Gary Sheftick告诉记者,他来自匹兹堡,在流经匹兹堡的三条大河上也矗立着上十座桥,“武汉和我的家乡很相似,有一种亲切感”。
武汉古今交错的城市景色让芬兰记者Katrina Carlson印象深刻,她说,“登上黄鹤楼后,我感受到了千年古城的厚重文化气息,同时也有一种时代的发展和变迁带来的震撼力”。


外国记者伸出大拇指称赞景色优美 记者杨涛 摄
听编钟演奏、赏国宝文物
“博物馆是我认识武汉、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
湖北地处长江中游,华夏腹地,历史悠久,是楚文化发祥地。湖北省博物馆早已成为展示这一地域文化的窗口和地标。此次,湖北省博物馆让媒体记者们近距离触摸悠久、灿烂的荆楚文化。


游览湖北省博物馆 记者杨涛 摄
据介绍,该馆筹建于1953年,位于东湖之滨,是全国八大重点博物馆之一。该馆现有藏品24万余件(套),以青铜器、漆木器、简牍最有特色,其中国家一级文物近千件。镇馆之宝——曾侯乙编钟、编磬,让中外媒体记者们叹为观止。
全套65件仿制曾侯乙编钟表演和舞蹈表演,一下子把大家带入充满古韵的世界。“当我观看表演时,我是以现代的审美和感知看待编钟,但当我真正走进博物馆了解一段历史,走进展厅聆听曾候乙的故事,近距离观看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的编钟,我浑身泛起了鸡皮疙瘩,太震撼了。”来自乌克兰的Alexander Shevchuk说。


游览湖北省博物馆 记者杨涛 摄
在讲解员带领下,中外媒体先后参观了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郧县人头骨化石、元青花四爱图梅瓶等珍贵文物。Butmalai Victoria来自摩尔多瓦,参观结束后,她告诉记者博物馆之行让人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让她领略了武汉、湖北的厚重的历史,回到古代中国楚文化鼎盛的年代。


观看快板表演 记者杨涛 摄
“博物馆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太重要了,”Alexander Shevchuk说,“对于我们这些外国人来讲,湖北省博物馆让我们从不同的侧面了解了这座城市,是我们认识武汉、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但对于本地人来讲,博物馆可以激发他们的身份认同感、自豪感。”据悉,武汉自2013年提出打造“博物馆之城”,近年来武汉市博物馆数量迅猛增长,现有博物馆118家。其中,武汉博物馆、江汉关博物馆、辛亥革命博物馆等等都较为有名,体现了武汉历史文化的厚重。
花絮》》》
外国记者在黄鹤楼上玩起毛笔字
“你好,武汉!”


芬兰记者写下生平第一幅毛笔字“你好,武汉” 记者黄哲 摄
登上黄鹤楼后,眼尖的外媒记者们发现楼里竟还摆放有“中国玩意”笔墨纸砚。来自芬兰的记者Katrina Carlson饶有兴致地拿起毛笔,模仿平时在电视上看到的中国书法创作的动作,“我想写‘Hello Wuhan’”。对照着工作人员找到的汉字“你好,武汉”字样,Katrina Carlson认真地练起了书法,一撇一捺写下生平第一幅毛笔字。她告诉记者,武汉是一座有文化内涵的城市,古典和现代的融合、历史和发展的碰撞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尼泊尔记者用毛笔创作“友谊” 记者黄哲 摄
“来到武汉后,我感受到了武汉人的热情,各国运动员在比赛中建立起来的友谊更是让我感动”,尼泊尔记者Iswar Shreshta突发奇想,借用黄鹤楼里的笔纸,画了一幅珠穆朗玛峰。“这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也是中尼友谊的见证,这幅画的名字就叫‘友谊’。”
喜欢中国古典小物件
纸扇成为受热捧礼物


融入黄鹤楼元素的纸扇颇受外国记者喜爱 记者黄哲 摄
来到历史悠久的江城,为亲朋好友带些有特色的“武汉礼物”必不可少。
James Kever来自美国,在黄鹤楼公园,他一眼相中了平安铃和纸扇,一口气买了两个平安铃、四把扇子。“平安铃设计类似黄鹤楼的翘角飞檐,仿佛是黄鹤展翅欲飞,寓意为平安幸福,我准备送一个给朋友,留一个挂在家里带来好运。”
James Kever此番虽是第一次来到中国,但提前做了充足的功课,他说,“中国有着浓厚的扇文化文化底蕴,历史上中国也曾被称为‘制扇王国’。不同风格的纸扇上融入黄鹤楼这样的千古名楼,我更加爱不释手。”纸扇对于来自突尼斯的记者Rachid Bouhoula来说,更是中国古典文化的象征。他说,“我和我的妻子都喜欢中国文化,我妻子前不久买了一件中式裙子,我想古典的中国服装,配上古韵的纸扇将会更美。”
【编辑:刘思】

一周热门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