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区楚才小学:茶香一片品味传统文化

老师带着学生在郊外的茶场上课 长江网记者彭年 摄
长江网讯(记者杨幸慈 通讯员韦莉)“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周三下午3点30分,汉阳区楚才小学全体四年级学生同上一门课——《幸福茶文化》校本课程。在上周的课程里,为了增强体验感,四(1)班的孩子们穿上定制的茶服,跟随语文老师陈飞一起识茶、泡茶、品茶。

孩子们学习茶艺后开始沏茶 长江网记者彭年 摄
“茶文化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之一。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茶的世界,一起去尝试泡茶吧。”陈飞带领大家回顾前几节课所学的知识,PPT上先后播放了一组茶的图片,有绿茶、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黑茶等,让孩子们识别茶的种类,并拿出一些茶叶,分给各个小组,让大家通过看一看、闻一闻、查一查的方式现场辨认。
“唐代的陆羽,被世人称为‘茶圣’,他把搜集的有关茶的资料编辑成《茶经》,叙述了采茶制茶的工具、采制方法、煮茶饮茶器具、烹茶方法、饮茶风俗、茶的故事、产地等,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我们了解了各种茶器及其用法,那人们是怎么泡茶的呢?”接下来,课程进入孩子们最喜欢的体验环节——泡茶。桌上摆放着茶杯、茶壶、茶漏、茶匙、茶夹等茶具。陈飞准备好水和茶叶,给同学们演示了温具、置茶、冲泡、倒茶、品茶的全过程。

教师在给孩子们上茶艺课 长江网记者彭年 摄
三百六十行,行行皆有门道,茶的文化流传至今,也有一门茶道。不同时代有不同泡法,不同茶也有不同泡法。陈飞演示的只是其中的一种茶道流程,大家认真观察学习后,结合校本课程中描述的茶道流程,尝试用最感兴趣的方式泡自己喜欢的茶。
四(1)班林孝烈同学说:“家人有喝茶的习惯,但我却不懂里面的学问。学过茶课程后,我发现爸爸的程序不规范,我就演示了一遍,用茶盘托着茶杯,并放置在他的右手前方,再请他品茶,他们都惊呆了。”
除了每周在校学习校本课程,老师们还会带大家到茶场,将课本知识延展到实践中,进行体验式学习。在茶场里,邓冲老师指导学生观察茶树叶,罗茜老师带学生欣赏采茶扑蝶,张莹老师现场教学采茶舞,朱建老师指导茶叶写生,王莹老师带领学生吟诵茶诗……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多维度地探究茶的知识与文化。

同学们在学校茶园写生 长江网记者彭年 摄
【校本课程诞生记】
《幸福茶文化》是楚才小学开发的一套全学科无边界课程,将语文、数学、英语、道法、科学、体育、音乐、美术,几乎所有的国家课程教学内容找到与《茶课程》的关联点,有机融入教学。
茶课程是楚才小学幸福体验系列课程之一,学校课程开发团队创编了润德、启智、健美、慧心四类11门课程。《幸福茶文化》《幸福读树人》《幸福纸探究》《幸福能量源》《幸福丹青绘》《幸福魔方秀》《幸福游泳乐》《幸福节气说》……通过幸福体验系列课程,让学生充分体验,充分感受,充分赋能,由学科课堂“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到体验课堂“让学生引领的学习”。
在课程中,开发学生潜能,打开学生脑洞,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形成知识和技能,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感受幸福、珍惜幸福、追求幸福的能力。

同学们在品闻茶香 长江网记者彭年 摄
【推荐理由】
家长说
学校开展“茶课”,整个过程孩子是“乘兴而去,满载而归”。回到家中,不用我们多问,孩子就主动和我们聊起了关于茶的话题。体验种茶、收茶、炒茶,他还会画茶叶给我们看。通过课程,孩子亲身体会到了“粒粒皆辛苦”,明白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靠的是勤奋,也认识到要完全了解一个事物,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
——汉阳区楚才小学四(2)班徐乐山妈妈
楚才小学以茶文化为主线,开设了《幸福茶文化》课程,让孩子们了解茶知识,体悟茶文化,孩子们不仅习得了识别茶叶类型,而且动手开展茶艺活动,通过对茶知识、茶文化的了解,进而体验茶事之妙境、茶文化之深刻,在活动中树立了传统文化品格,增强了文化自信,是非常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高巍
【编辑:谢源】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