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中外学者聚焦音乐武汉性,建议打造武汉音乐城市文化名片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9-11-13 21:58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洛秦 记者周满珍 摄
长江网11月13日讯(记者周满珍)11月13日,“江汉·乐坛”跨学科视域下的音乐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江汉大学举行。来自法国、美国、新西兰和中国的五十余名专家、学者,共话国际视野下的跨学科合作,打造武汉音乐城市文化名片。
当天的研讨会上,与会学者围绕音乐文化的历史与当代价值、音乐与城市、音乐文化与创意产业、音乐美学等多个议题,在中西方跨学科的视野下展开多元化的讨论。
与会学者认为,武汉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更是一座音乐的圣城。3500年的城市发展史,也是一部弦歌不断、楚声荡漾的城市音乐史。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有以古琴艺术(泛川派)为代表的文人士大夫雅乐,有以京剧、汉剧、楚剧为代表的戏曲音乐,也有以大鼓、小曲、渔鼓、竹枝词、码头号子等为代表的民间音乐;明清之后,武汉开放包容,有西方的教会音乐、中国的道教、佛教等宗教音乐;抗战时期,武汉更是全国音乐文化中心,红色音乐、革命音乐唱响三镇,走向全国。
此外,至今武汉还保存有古琴台、子期墓、琴断口等众多文化遗存。流传千年的知音文化融入城市根脉,成为武汉的文化标识和精神象征。各种音乐文化的集结,为开展城市音乐文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也为后续的研究规模、可持续性研究提供了丰厚的学术资源。
上海城市音乐历史文化研究专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洛秦,首创的“音乐上海学”研究,已成上海文化名片,并催生了“音乐北京文学”“音乐哈尔滨学”等后起之秀。谈到“音乐武汉学”的可行型,他认为武汉地处长江流域音乐富矿重镇,历史上是楚文化集散地,近现代史上的红色音乐代表着中国特色,开放包容的租界文化,赋予了武汉更多音乐城市特色。武汉完全可以从音乐的武汉性出发,聚焦音乐武汉研究,抓取武汉作为音乐集结地的特定阶段。“除了搜集文字、图像、出土文物资料,还要关注记录这段时间的外文资料,站在国际视野下,进行音乐的武汉性研究。”
江汉大学副校长李卫东教授表示,江汉大学2004年成立了武汉学,作为一个综合性、整体性、融合性、交叉性学科,理应把音乐文化纳入到城市文化范畴。举办“江汉·乐坛”国际学术研讨会,便是这一背景下的具体举措。他认为,每一座城市有自己的特质和功能,研究城市的时候,一定要研究音乐,研究城市的文化品格,把城市音乐做起来。
【编辑:朱曦东】
(作者:周满珍)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