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武汉要站在开放的前沿丨长江评论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9-11-22 03:34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评论员 华智超
  国际性盛会“华创会”21日在汉开幕。来自全球61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名海外华侨华人以及部分国内代表共计1800余名代表参会。开幕式结束后,华创会上还举办了重点项目签约仪式,30个重点项目进行了集中签约。
  华创会是华侨华人创业发展洽谈会,可谓国际范十足。19届华创会,累计吸引外资3900多亿元,是武汉对外开放的窗口渠道之一。梳理19年来华创会签约项目发现,从光电子到大健康,从芯产业到新智能,华创会上的签约项目总是能敏锐地嗅到新兴产业的发展风向。比如2001年华创会上就有光电子项目落地,而那一年,“中国光谷”才刚刚获批。
  这很好理解。华创会上的嘉宾,都是来自全球各地的优秀人才,当然会带来世界发展前沿的技术和项目。但从更深层面观察,类似的国际交流盛会,还为城市提供了一种更新的开放视野,实践了更新的开放路径。
  传统意义上的开放,以地理条件为要素,海洋、港口、航运等自然禀赋决定了开放程度,也定义了“开放”概念。因此,在中国第一轮开放过程中,沿海城市成为开放前沿,开放程度更高。沿海城市谈开放,内陆城市谈改革,也成为一种普遍的思维定势。
  如今,开放的概念正在重新被定义。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新一轮开放局面已经打开。在沿海地区深化开放的同时,“一带一路”倡议布局,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落子,中国正在推进更高水平上的开放。内陆地区扩大对外开放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许多内陆城市依托新的国家战略,抢抓机遇。譬如地处四川盆地的成都,依托“一带一路”倡议,中欧班列(成都)已开行2000多列,开行量连续3年稳居全国第一。而中部之都武汉,则是联结“一带一路”国家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在开放新格局中同样拥有新的优势和影响力。
  新一轮开放格局,正在重塑“开放”意识。“开放=沿海”由来已久,可追溯到几百年前的地理大发现。然而,随着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信息化程度加深,一些新技术、新行业、新业态,对地理位置、交通优势的依赖减小,对营商环境、生态环境、宜居指数等软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开放”也成为多维空间概念。南昌举办2018年世界VR(虚拟现实)产业大会、贵州成为“大数据之都”,这些内陆城市正在凭借思维和视野的开放“逆天改命”,成为内陆开放高地。
  在武汉,不只华创会,今年全年共举办了千余场国际赛会和交流活动,并成功举办了军运会,不少国家元首频繁访汉,武汉在国际舞台上被更多人熟悉,成为令人瞩目的中部开放高地。
  对外开放,地理优势不是唯一条件,也不是决定条件。和沿海城市相比,内陆城市若打开思路、拓宽视野,以全新思维和主动作为投入其中,必得一番新天地。
  【编辑:宗夏】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