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在汉院士总人数达78位,武汉新一线城市建设再添“智力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9-11-23 02:06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11月23日讯(记者陈洁 杨佳峰)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选名单公布,武汉地区共有8位专家入选。其中孙和平、王焰新、骆清铭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邵新宇、徐青、严新平、杨春和、李培武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世界各国都用院士授予本国最有成就的学者。此次院士增选之后,武汉地区院士总数达78位,数量位居全国城市前列。专家认为,这为武汉加快建设新一线城市提供重要“智力”支撑。

  近日,市政府在《关于推进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筹建、创建长江芯片研究院、磁能国家实验室、国家半导体三维集成制造业创新中心、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国家研究中心、武汉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等一批国家创新中心。武汉加快推进新一线城市建设,院士和专家是重要的推动力。

   大学决定一个城市的高度。院士,既是城市的“才富”,也同时是城市的“财富”。去年,首届武汉市科技创新大会,40位院士在汉聚首,项目签约总金额达93.21亿元。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梳理发现,此次新增的8位院士中,他们的成果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转化或应用。

  高校院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武汉发展优势

  此次武汉地区新增的8位院士中,邵新宇、骆清铭、王焰新、严新平均来自在汉高校。至此,华中科技大学两院院士达19人。该校也是在汉高校中唯一的党委书记、校长均为院士的院校。

  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邵新宇此次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主持研发的多种工艺技术创新的车身大功率激光加工装备与生产线,以及整车与发动机制造执行优化数字化平台,在一汽、东风、上汽等成功应用,并推广至航空、船舶等领域,“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今年5月,在华中科技大学与东湖高新区的一次交流中,邵新宇表示,将促进双方在先进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引进与培养等重点领域融合的高度与深度。

  去年就任海南大学校长的骆清铭,目前还担任着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主任。骆清铭之前长期在华中科技大学工作,是光谷科技体制改革的坚定推动者与践行者。他率领团队研发的“显微光学切片断层成像系统”(简称MOST设备),在全球首次捕获亚微米级分辨率的小鼠全脑高分辨图谱,成果在世界著名的《科学》杂志上发表。 2012年,光谷出台“黄金十条”,提出成果转化收益的70%可归个人及研发团队。他将MOST专利在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作价1000万元出让,成为“黄金十条”挂牌第一单。

  “浩瀚的长江,美丽的东湖养育着一代又一代地大人,武汉更是地大人心之所向,情之所系的第二故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焰新及其团队聚焦地下水水质研究前沿,创新发展了水文地质学理论与方法,其理论研究成果在供水安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第一批科技成果转化签约大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现场,王焰新表示,将努力挖掘科研成果这个“富矿”,推动学校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武汉的发展优势和竞争胜势。

  此次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武汉理工大学教授严新平,是水路交通工程领域的国内外著名专家,建立了欠驱动船舶智能安全辅助驾驶控制模型,研制了船舶智能安全辅助驾驶系统,为发展我国水路交通安全技术体系作出了突出贡献。严新平曾为武汉实施智能交通发展战略建言献策。

  科研机构院士:在实践中书写了科技报国之志

  此次武汉地区新增的8位院士中,有一半来自在汉的科研机构,具体为来自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孙和平、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所研究员杨春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李培武、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研究员徐青。这也直接体现了在汉科研机构的雄厚实力。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原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孙和平,其重要贡献包括建立和完善武汉国际重力潮汐基准;精密测定全球重力潮汐参数;发展大气变化对重力场观测影响理论;利用全球地表超导重力观测探讨最新全球海潮模型的适定性等。相关研究成果可为国家精密测绘、全球大尺度地球动力学和空间技术提供新的理论指导和背景材料。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所研究员杨春和,在实践中书写了科技报国之志。他留学归国以来,从零开始,突破了中国层状盐岩不能进行储库建设的屏障,是我国盐岩力学与盐岩地下油气储备工程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2015年,中石化金坛储气库发现微渗层,出现气体漏失问题,如不及时科学的解决,将会导致储气库的流产,上百亿投资付诸东流。杨春和临危受命,成功解决了微渗层封堵难题,为储气库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李培武,现为油料所质量安全与风险评估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其创建的黄曲霉毒素高灵敏检测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提升了我国粮油真菌毒素监控技术水平。此外,他创建的双低油菜全程质量控制技术及标准体系,对我国双低油菜标准化生产起到重要引领作用,提高了双低油菜产品质量与控制水平;主持的国家粮油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研究成果被国务院相关部门采纳,提高了我国粮油国际贸易的主动性,增强了话语权。

  “舰艇是流动的‘国土’,舰艇开到哪里,哪里就是我们的国家。”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研究员徐青,是一位“舰船设计大师”,他已先后参与了三代驱逐舰与护卫舰的研制,组织完成了20多项重点型号或系统产品的研究设计。他从事舰船研究设计35年来,在舰船总体集成设计、联合推进和作战系统等技术领域取得开拓性创新成果,为我国驱护舰跨代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编辑:戴容】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