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长江日报公益名师团解读“新高考”,最大变化是从“制度招生”转向“考试招生”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9-11-25 08:23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报告会现场,家长用手机记录精彩内容。记者彭年 摄

  长江网讯(记者邓小龙)“新高考”会带来哪些改变?高中生应如何科学进行学业规划?11月24日,“新高考学科学习策略和学业规划指导报告会”在武汉会议中心举行,长江日报公益名师团联合京翰教育,邀请北师大高级学业规划师、湖北省特级教师等专家,解读“新高考”背景下武汉高中生“不可不知的那些事”。长江日报APP对活动全程进行了直播,吸引近1.5万人次网友关注。

  学科考查由“育分”转向“育人”

  “自2014年起,我国高考进入‘综合改革’阶段。”首位主讲人——湖北省特级教师、武汉市江岸区中学教研室副主任兼高中数学教研员龚大晖,结合数学学科实际解读高考改革带来的相应变化,以及“新高考”背景下数学命题新题型、新结构等内容。

  湖北省特级教师、武汉市江岸区中学教研室副主任兼高中数学教研员龚大晖。记者彭年 摄

  龚大晖介绍,根据目前实施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被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合格性考试成绩是高中学生毕业、高中同等学历认定的重要依据;选择性考试成绩是高校招生录取的组成部分,其成绩纳入统一高考总分。其中,合格性考试决定了高中生是否具有参加高考的资格;而“合格”与“不合格”的标准,则是将全省一届学生总人数按照98%∶2%来判定。除了以往常规的9门高考科目外,合格考还涉及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4门考试科目,其中前3科考试时间为高二上学期末,最后1科考试时间为高三上学期末(11月份以内)。

  “这些变化和近年来的高考命题都表明,高考考查的方向将从‘育分’转向‘育人’。”龚大晖表示,以数学学科为例,今后的命题、考查方向将更加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逐步凸显反题海战术、反猜题押题、反题型套路、反机械刷题等特点,其本质内涵是突出学科育人作用,强调培育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必备的学科素养。“从近年来的命题上看,也确实体现了注重‘体’‘美’‘劳’等元素在试题中的渗透。”

  高考数学将首次引入多选题

  “就数学学科而言,最大的变化首先是不再分文理科试卷,再就是试卷中将出现多选题。”龚大晖讲道,“新高考”中,数学试卷总分依然为150分,总题量为23题,包括10道单选题、3道多选题、4道填空题以及6道解答题。多选题将是首次出现在高考试卷当中,共占12分,其中每题全对得4分,部分选对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龚大晖透露,新的数学试卷将“以文科试卷开头,理科试卷结尾”,呈现“入口容易出口难”的特点。“相关变化有助于考生多得分。”他分析说,例如填空题“一题两空”,分空给分,实际上是给了“中间分”;而解答题则增加了“小题”数量,同样意在增加中间得分,更重要的是提供铺垫和引路,为学生完成全题创造条件。

  今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新高考过渡时期数学学科考试范围说明》。龚大晖表示,根据这一说明,湖北省目前处于“基于旧课程要求的新高考试卷”阶段,“至少对于2018、2019年入学的两届高中生而言是‘相对利好’的,因为考查的知识内容减少了。”

  科学选科应从“人生规划”开始

  北京师范大学学业规划研究中心高级学业规划师杨永新。记者彭年 摄

  本次报告会的另一位主讲人是北京师范大学学业规划研究中心高级学业规划师杨永新。她从高中生学业规划的目的、意义内容等方面着手,详细解读了高中生应如何科学选课走班,以及提升学业能力。

  杨永新举例说,近年来出现的学生选错专业重考、大学学期期间退学重考等现象,都表明了高中生进行学业规划的重要性,也正是“新高考”赋予学生的自主选择权。“除了自主选课走班、选择考试科目外,学生还有机会多次选择专业以规避调剂,或是在同一专业下选择自己最心仪的学校。”

  “新高考”背景下,学生选课走班不仅改变了高中阶段的学习内容和方式,更会对其整个人生产生“连锁反应”。杨永新在报告中剖析了这一链条:选科的不同搭配将影响学生所报考的专业和院校,从而影响着其大学期间的学业规划,继而影响到其毕业后的职业规划,“最终决定的是一个人的人生道路。”因此,杨永新建议,最科学的选科方式一定要从孩子的人生规划出发,首先讨论孩子“喜欢做什么”,进而发现其感兴趣与擅长的领域,“这里要探讨的不仅是分析判断、语言表达、逻辑推理等能力,还要关注孩子的性格特征与相应职业的匹配程度。”

  【编辑:朱曦东】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