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文化底蕴,自带美学辨析度,武汉是取景的好地方
长江网11月27日讯(记者邱晨)第十四届华语青年电影周目前正在武汉如火如荼举行,全国影人齐聚武汉共襄盛事,而武汉这座城市,也成为电影人口中绕不开的话题。11月27日,本届电影周第二场”影人对谈“和”中外青年影人高峰论坛”先后亮相光谷K11艺术村。在接受长江网记者的采访时,与会嘉宾言及武汉,都忍不住为江城点赞。曾执导《诗人》《向北方》的知名导演刘浩就直言,武汉特别适合影视作品的拍摄。“我太喜欢武汉了,无论是建筑,还是人文的含金量,这座城市自带市井烟火的文化,自带的美学辨析度,特别能吸引我。”
华语青年电影周将是武汉的文化坐标
时间浸润之后 这张名片会越来越闪耀
导演刘浩(左)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授张献民亮相“影人对谈”。记者邱晨 摄
作为本届电影周第二场“影人对谈”的嘉宾,知名导演刘浩的作品《诗人》是“特别展映单元”两部入选作品之一。刘浩透露,自己对武汉特别有感情,他的上一部作品《向北方》就是在武汉拍摄的。
从小在芜湖长大的刘浩,每次闻到长江水的味道就感觉特别亲切。“《向北方》的第一个镜头,就是在长江大桥上拍的,大江大河,这种大开大阖的气势我很喜欢。”
导演李骥(右)在“中外青年影人高峰论坛”分享自己的观点。记者邱晨 摄
在导演看来,武汉是一个非常适合影视作品取景的地方。“无论是武汉的建筑,还是人文的含金量,这些都特别吸引我们,相反不是什么摩天大楼啊,也不是什么很宽的街道。”在他眼中,武汉这座城市,“有自带的美学辨析度,包括它自带的市井烟火的这种文化,这可能跟它的所处的交通位置有关,很鲜活,这些是特别能吸引我的东西。”
华语青年电影周落地在这么一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刘浩认为这是青年电影人的一种福分。“慢慢的时间长了,它就变为了一种文化和电影logo,就像一个文化坐标一样,是所有喜欢电影人的一个精神朝圣的地方。”
电影周落户在武汉,在他看来是很自然的一个事情,“因为武汉它有自带的文化含金量,它和电影有机结合起来,尤其随着时间的浸润接下来,你会看到这张名片可能会越来越闪耀。”
电影周落户武汉意味着机会越来越多
武汉青年影人第一部作品应该从本土出发
青年制片人黄旭峰(中)在“中外青年影人高峰论坛”发言。记者邱晨 摄
不仅是刘浩这样有一定资历的导演,不少青年电影人,也对武汉这座城市充满了好感。
作为“中外青年影人高峰论坛”的与会嘉宾,黄旭峰此前曾为电影《气球》《大三儿》《春江水暖》等文艺佳作担任制片人。出生在湖北鄂州的他,对武汉有着一种天然的好感。“我刚刚在武汉杀青了一部电影,叫《汉南夏日》,它就是全程在武汉拍的,写的是一个关于武汉的故事。”
在黄旭峰眼中,有山有水的武汉,有着天然的电影质感。“它有市井感,也有国际化大都市的感觉。还有那么大一条长江,城市质感挺好的,特别是生活感很足。”
而华语青年电影周放在这么一个地方长期举办,黄旭峰直言再合适不过了。“把电影周放在一个九省通衢的重镇,其实是非常有优势的。对于武汉城市本身来说,不论是跟电影这个IP的连接也好,或者说对于城市形象来说都是一个利好。青年影人一年一度聚集在这里,就意味露出的机会多了,投资的机会多了,产生作品的机会多了,这对年轻电影是是个极大的帮助和利好。”
电影《通往春天的列车》的导演李骥,则建议武汉的青年影人拍摄第一部作品,就应该选择在家乡拍。“这样会更有优势,首先他对本土的理解更充分,资源对接起来可能会比外来的人要好很多。一方面会省钱,另一方面在调动资源上会比较有优势,这些对于青年导演非常重要,所以建议武汉的青年导演们还是从武汉出发,从自己的家乡出发。”
【编辑:戴容】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