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中外诗人武汉话诗:走过很多国家,中国诗歌最有活力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9-11-29 22:16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中外诗人对话诗歌 王振宇 摄
  长江网11月29日讯(记者周满珍 通讯员郭元芳)11月29日下午,30余位中外诗人来到卓尔书店,以“中国诗歌与世界”为主题,探讨中国诗歌在世界的传播、阅读和影响力。
  当天出席中外诗人对话的诗人有四位香港国际诗歌节特邀嘉宾,分别为德国著名诗人恩尼斯特·维茨纳、塞尔维亚著名诗人安娜·里斯托维奇、尼日利亚诗人苡若玛·恩梅彬忧以及中国90后代表诗人余幼幼。他们与来自日本的诗人松崎义行和国内知名诗人李强、胡茗茗、苏黎、雪马等一起,就中国诗歌在世界的传播和阅读,进行主题探讨。
  当天2个多小时的中外诗人对话,由武汉诗歌理论家邹建军和旅日学者、诗人田原共同主持。对中国诗歌在世界的传播,恩尼斯特·维茨纳表示,早在30年前德国著名汉学家顾彬教授就翻译了一系列中国现代诗歌,让他们有机会阅读到中国诗作。在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上,还有出版社邀请他来中国出版诗歌,令他很惊讶。
  80后尼日利亚诗人苡若玛·恩梅彬忧 王振宇 摄
  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大奖的安娜·里斯托维奇认为,中国诗歌和塞尔维亚诗歌有很多共同点,上世纪40年代,一个著名诗人用法语翻译了中国诗歌,并带到塞尔维亚。“中国古诗讲究韵律和自然的结合,用最少的词句组成诗歌,也让我印象很深刻。”80后诗人苡若玛·恩梅彬忧表示很喜欢余幼幼的诗歌,“富有力量,希望有更多机会阅读带有个人思辨色彩和充满力量的中国诗作”。
  日本的松崎义行则直言,日本诗歌功能曾经很强大,诗歌让人民感到更幸福,但现在舞台越来越小,日本的大部分诗人都是宅在家里悄悄写作,像武汉诗歌节这样的大型诗歌研讨会、中外诗人朗诵会等国际交流机会非常少。作为诗人,他觉得非常羡慕。他说,借由田原编选的中国诗人作品集,北岛、西川等诗人逐渐为日本诗人熟知,“阅读中国诗人的作品,发现他们的视野更开阔,关心人类的未来和命运,我们应该像中国诗人学习。”
  日本诗人松崎义行对中国诗歌大环境很羡慕 王振宇 摄
  余幼幼作为90后诗人,则站在年轻人立场,希望老一辈诗人对年轻人能更包容。“我走访过很多国家,发现国外诗歌界对个体的尊重超越年龄,有了对个体的尊重才会真正尊重文学,尊重诗歌。”
  同样走过多个国家的诗人田原在最后总结时自信地表示,时下中国诗歌最有活力。首先是人才辈出,不断有90后、00后诗人涌现出来。此外,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文学进程。“很多国外一流的作品被翻译进来,30年前很难想象,这也带动了国内诗歌的发展,风格写法各异,活跃在一线的诗人很多,慢慢被汉语之外的国家、诗人研究者关注。”
  【编辑:朱曦东】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