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哪有什么“中年生存指南”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9-12-03 09:09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岁月不居,人至中年。《我辈中人》就是写给中年人看的一本散文集。

  多少岁算中年人,其实各国意见都未曾统一过,但,本应是一生中的全盛时期,在现有语境下,“中年”二字却缺乏美感,似乎不上不下,尴尬而自带贬义。君不见,近年来的“大妈”“油腻中年男”“中年危机”“保温杯泡枸杞”的调侃中,隐约夹杂着嘲笑和奚落。

  这么一看,夹缝中生存的中年人,急需一本“中年生存指南”,好好学学里面的门道。

  作者张曼娟将自己树为模板,在我们面前立起了一幅“中年人”画像。事业有成、独生子女、经历丰富、内心练达、父亲罹患老年精神病、母亲失智……有成果也有遗憾,就是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她书写的故事也平凡琐屑,却娓娓道来,微言大义。

  书的第一部分是“通往大人的路”,就像张曼娟说的,“现代人不是把自己看小了就是把自己看老了”,有些痛苦,就是因为自身定位不明。年轻时近视的她,中年时开始老花,她从难以接受到逐渐豁达;中年时不想“争气”,冲破父母“正当工作”的老观念,离开了大学,她说:“人到中年,我倒是觉得,不仅不生气,也不要再争气了。”能坦然面对酒桌上的威逼,不再刻意讨好,用不委屈自己的方式把事情做好……在张曼娟看来,中年人并不代表已是“大人”,她说:“自从‘童年创伤’成为显学之后,大人开始爬梳童年,挖掘伤口,每个人似乎都可以找到症结点,来解释自己的瑕疵,旁人也多了同理心、包容、忍耐与谅解。如此一来,那个任性的小孩就可以不断地自怨自艾,扮演令人同情的受害者角色了。”对时下流行的“原生家庭伤害说”,这段话可以看做一种批判。

  第二部分“照顾着老去的父母,才真理解人生”,是作为中年人,甚至说整个社会,都要面对的、即将到来的话题。照顾老人比抚养小孩要来得困难——后者可以照着书来、现学现卖;小孩好哄、基本不会抗拒;照顾小孩虽有烦恼但是快乐居多,眼见着小孩一天天长大、懂事,这是一个越来越欣慰的过程。老人可不一样了,没小孩那么萌、那么可爱,脾气性格常常倔强乃至古怪,更要命的是这是个一天天走向“日落”的过程。张曼娟说:“有过照顾经验的人都知道,最煎熬的部分并不是病痛,而是情绪。”

  张曼娟是怎么想的呢?她亲力亲为,称自己是“为以后的独生子女摸索出照顾父母的思考与方法”,她这样解释:“我们可以选择完全假手他人,或以童年创伤、事业忙碌种种理由搪塞逃避,但我们没有。当我们无怨无悔、心甘情愿地承担下来,也就有了机会预习未来的人生,看清楚老年是怎样的状态,甚至直面死亡,才能认真思考活着的意义,这也是份难得的生命礼物。”的确,每个人都会走到面对死亡的那一天,中年与它的距离不远不近。

  我们该如何过好我们的中年生活?确实,我们需要生存法则,需要每一步都清楚告知的“指南”,实用,操作性强。但学校没有教过、书里也没有明白告诉过我们什么是安顿之道,我们也并不是按部就班的机器人,况且中年生活漫长而变数诸多。难道我辈“中”人,只能无所作为?

  张曼娟在书中引用了韦应物的一句诗,回答了这个问题:“野渡无人舟自横”——“这一切都是一个野渡,是一个没有被开发的渡口。”“走出自己的道路,用自己最想要的方式,去过自己最想要的的生活,并且把生命里面无法切割、必须要照顾好的责任尽好,这就是圆满。”

  是啊,生老病死是大事,可是喜悦的“生”只占四分之一,人生无处不风险,无处不“野渡”。哪有什么标准化操作,哪有什么“中年生存指南”,我们真正需要的,只不过是一种平和的心境、一种理性的态度罢了。(记者秦孟婷)

  【编辑:符樱】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