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请给中学生多留一点业余时间 | 长江评论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9-12-03 19:37 来源: 长江日报-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评论员 陈开

  一方面,近年来校园足球推广方兴未艾,另一方面,孩子们在经历小升初后,练习足球的热情迅速降温。有媒体报道,如何破解“12岁魔咒”,校园足球遇上了新课题。

  截至2019年,全国特色足球学校已超过2.4万所,而上周,教育部刚成立了全国幼儿足球专家委员会,并全国范围内遴选、创建了3570所足球特色幼儿园。

  不过就在校园足球进一步从更小的娃娃抓起时,《北京日报》一则报道,引用北京市足球协会副秘书长陈长红的话称,足球青训参与者多为12岁以下的青少年,“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小学轰轰烈烈,初中寥寥无几,到了高中就是冷冷清清。”无论陈长红所言是否有所夸张,不可否认,当中提到的现象,在全国其他城市也或多或少存在。

  这不能赖孩子,并非他们不想踢,是家长们不让啊。但家长们也很无奈,小学时可以由着孩子享受快乐,但上了初中再不收心抓学习,后面的中考、高考怎么办,万一出了岔子找谁负责?

  中学的孩子踢球,确实受到了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球技如果不能随年龄快速提高的话,似乎对将来升学、找工作没有多少现实帮助;想要接受高水平训练吧,优秀教练在国内属于稀缺资源,普通中学还远达不到每所学校都有配备的标准。虽然这些,可以通过高考政策倾斜、加大教练培训等措施逐步弥补,但也许最重要的在于,归根结底,提高足球水平的责任,原本就不该由校园足球来背。

  在高度职业化的足球领域,培养专业球员的主力军,不是普通中学,而是职业俱乐部梯队和专业足球青训机构,放眼世界,各足球强国莫不如此,即便校园足球开展最蓬勃的日本,该国高中联赛动辄数万现场观众,但他们的中学、大学向职业队输送的球员比例,也从未超过15%。校园足球并不包治足球百病,也不能帮国足直接进世界杯。它的主要功能,更多只是培养兴趣爱好。

  想通了这一点,就不难发现,破解校园足球“12岁魔咒”更多是个伪命题。因为显而易见,这个年龄段遭遇寒潮的不仅足球,琴棋书画,都会抱团寒冷。所以不是中学生顾不上踢球,是各种兴趣培养都得靠边站。而这又回到了关于学生减负、综合素质教育的长期共性话题。

  假如能给中学生们多留出一点业余时间,小学时栽下的足球种子,自然就会开花,“魔咒”不攻自破。哪怕孩子们不去踢球,有闲暇打篮球、玩音乐,那同样很棒。

  而在此之前,应该承认,在拓宽足球青训的少年选材面上,校园足球其实已经开始发挥积极作用,只是肉眼可见的疗效,或许还要在十年后才逐渐显露。

  【编辑:杨京】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