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我国首艘大型浮标作业船“向阳红22”交付入列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9-12-03 20:28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12月3日讯“有了‘向阳红22’轮,我国大型海洋监测浮标的布放范围将突破第一岛链,挺进深蓝!”12月3日,“中国船舶武船集团打造的、我国首艘3000吨级大型浮标作业船——“向阳红22”轮在上海市三海码头交付自然资源部东海局,展望未来,船长张国忠这样说。

  “向阳红22号”轮外观

  “向阳红22”轮由中国船舶第七〇一研究所设计,武船集团负责建造,是我国首艘大型浮标作业船,具备收放直径10米、自重60吨大型海洋监测浮标的能力,在国际上也是起吊浮标能力最强的工作船之一。

  入列后,将打破我国在大型浮标和潜标布放、回收、抢修等海洋监测保障工作中的装备瓶颈,为我国构建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打下坚实基础。

  “向阳红22”轮长89米、型宽18米、型深7.2米,最高航速不低于16节。续航力10000海里,具备全球航行能力,可抵御12级大风。除承担海洋监测保障工作外,该船自身还具备执行断面调查等海洋科考任务能力。

  “向阳红22号”轮外观

  该船总建造师俞良雄介绍,该船尾甲板上安装有A型架和止荡装置,能在4级海况条件下布放和回收浮标,全流程高度自动化。船上还设有浮标工作间,具备现场检修功能。

  随着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步伐不断加快,在深远海布放搭载多种监测仪器的大型浮标需求日益提升。“向阳红22”船将助推我国的海洋观测能力从近海走向深远海,并提升我国全球海洋观测水平。

  “向阳红22号”轮船艉部分

  “向阳红22”轮具备全球航行能力

  浮标是当前海洋监测最主要的手段。监测机构通过将各种监测仪器放在浮标平台上,来获取海洋数据信息。

  “向阳红22”轮船长张国忠介绍,过去布放浮标要用船只把浮标拖曳至点位,再由数名工作人员使用卷扬机配合A型架,将浮标吊入海中,整个过程需耗费数小时。遇到恶劣海况,工作人员甚至面临生命危险。

  受装备制约,长期以来,我国海洋监测浮标的布放范围仅限于近海。

  “向阳红22”轮的服役,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现状。

  “向阳红22号”轮船艉部分

  12月3日的交付现场看到,24.5米高的A型架矗立船尾。尾甲板上,“工”字型止荡装置将60吨重的浮标牢牢“按”在浮标座上,纹丝不动。

  该船总建造师俞良雄说,大型浮标携带的海洋监测设备种类多、自重大,无法依靠人力布放。有了机械化设备,工作人员可在驾驶室遥控操作,不仅布放效率大幅提升,安全隐患也降到最低。

  据自然资源部海洋预警监测司负责人介绍,“向阳红22”轮具备全球航行能力。这意味着,浮标的布放范围也将从近海迈向深蓝,将大幅拓展我国海洋观测的范围。

  张国忠说,由于缺少专业船舶,过去检修浮标必须在岸上进行,需经过去程回收、返程检修、去程布放、完工返程4个步骤,船只要跑两个来回。

  有了“向阳红22”船,浮标回收后可在船上检修,检修完成就能布放返程,船只只需跑一个来回。

  “向阳红22号”轮船艉部分

  每3米焊接误差仅为0.2毫米

  “建好这艘船不容易!”提及“向阳红22”轮的建造经历,武船集团船舶工程公司副总经理魏斌感慨道。

  魏斌说,“向阳红22”轮是该型船舶的首制船,没有任何样本和经验可供借鉴,完全靠武船集团自行摸索。

  该船艉甲板布置有目前世界船舶领域最专业的浮标作业设备——A型架、6000米缆绳收放装置、登标梯等专业设备。

  为确保船只在恶劣海况中仍具备稳定的航行和作业状态,“向阳红22”轮船身均采用EH36低温高强钢,焊接难度大。此前,武船集团仅在部分船只的部分模块上完成过低温高强钢焊接,全船焊接尚属首次。

  “向阳红22号”交船现场

  “为此我们制定了低温高强钢全船焊接的技术规范,同时对焊接工人进行培训。”该船总建造师俞良雄说。按照焊接要求,每3米焊缝误差不得超过1毫米。经过多次试验,装配间隙、焊接线能量、冷却速度均得到有效控制,最终实现船身线型光顺、焊缝美观。经过检测,全船大接头焊缝X光拍片一次合格率达到100%,每3米焊接误差仅为0.2毫米。

  今年8月,“向阳红22”轮完成航行测试。试航数据表明,该船安全性、操纵性和环境舒适性全面优于设计指标,船只主要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记者汪文汉 通讯员张旭 万一帆)

  【编辑:付豪】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