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热干面、做包子……打卡吉庆街,留学生竖起大拇指
长江网12月4日讯(记者黄丽娟 通讯员赵婧)吃一碗正宗的热干面,学习将包子捏出一道道褶儿……4日上午,在吉庆街,在武汉旅游志愿者的带领下,留学生品武汉美食,纷纷竖起大拇指,“真是太好吃了!”
4日10时,“唱响我和我的祖国 武汉旅游志愿者在行动”系列活动第二站走进吉庆街,旅游志愿者们带领武汉地质大学丝绸学院的21名外籍留学生游玩,用英文讲解吉庆街的故事,讲解武汉美食。旅游志愿者董继武告诉留学生们,在这条全国著名的民俗文化一条街上,可以一次吃遍武汉老字号美食。走过吉庆街的方言墙,留学生们跟着旅游志愿者谭海平学起了武汉方言“灵醒”。
热干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永中师傅,现场展示正宗的热干面制作 记者黄丽娟摄
“武汉的乡愁是一碗热腾腾的热干面。对于武汉人来说,过早首选是热干面,但是你们知道怎么调制出一碗好面么?”聆听着旅游志愿者钱文康的介绍,外籍留学生们走进蔡林记热干面馆。
热干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永中师傅,现场展示正宗的热干面制作。一份面放在滚水里烫上8到10秒,加卤水、红萝卜丁等配料,然后淋上一勺芝麻酱。
来自东帝汶的鲁克,在武汉学习了三年,他用筷子熟练地搅拌着热干面,吃完竖起大拇指,“我是第一次来吉庆街。感觉这一家的热干面芝麻酱特别香,红色的萝卜皮味道也让人印象深刻。”一位来自巴基斯坦的留学生表示,他尝过很多地方的面食,“感觉武汉的热干面是NO.1。”
来自孟加拉国的留学生瑞泽,现场学习做包子 记者黄丽娟摄
尝完热干面,外籍留学生和旅游志愿者们一起,又来到德华楼动手做包子。来自孟加拉国的瑞泽,全神贯注地看着师傅做包子。当他看到师傅将每个小面团都放进一个小秤上,好奇地问,“为什么还要称重?”师傅告诉他,“每个包子的面剂和馅料都是严格控制重量的,这样做出来的包子大小保持一致,不管是外观还是味道才会完美。”
来自蒙古的池傲歌,学起了做包子。她最喜欢花形的包子,学着包了好几个,“包包子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操作太难了,尤其是褶皱特别不好包!”在品尝环节,来自坦桑尼亚的真真看着托盘上大小一致的包子,“真漂亮啊!”吃着包子,她连连称赞,“好吃!好吃!”
今天,“唱响我和我的祖国 武汉旅游志愿者在行动”系列活动第三站还将走进黄鹤楼,武汉旅游志愿者们将在景区提供讲解服务、引导游客文明旅游。
【编辑:杨京】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