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传承家乡非遗手艺,她放弃城里生活在荒山坡熬制儿时红糖味道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9-12-25 00:16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靖响林在武汉“三乡工程”大讲堂上介绍古法红糖制作工艺 记者郭良朔 摄

  长江网12月24日讯(记者胡毅 余康庭) “工业红糖的表面有结晶体,说明里面是有添加物的。你们看古法红糖就没有结晶体,用热水冲泡,先产生大量的气泡而后慢慢溶化,随之淡淡的甘蔗清香扑面而来。”24日,在汉口发展大道点溪园古法红糖的门店里,掌柜靖响林向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普及古法红糖的鉴别方法。

  放弃安稳生活 要唤醒儿时味道

      9口连环锅熬制古法红糖现场 记者郭良朔 摄

  “小时候,坐在床边,看着爷爷把甘蔗汁倒进厨房的大锅里,用铲子打着圈,热气蒸腾,空气里全是红糖香味儿。”回忆儿时家里人熬糖的场景,靖响林笑里带着甜,“眼巴巴地看着大人们熬糖,心里盼着快点快点,想赶紧吃到嘴里。”

  今年41岁的靖响林,1997年从学校护理专业毕业后,先后在市内的医院、药房工作,生活在外人眼里既安稳又舒适。

  2016年初,新洲区凤凰镇毛家冲村干部找到靖响林夫妻,希望生活富裕的他们,也能回乡看看。“说实话,先开始是拒绝的。”靖响林说,“理由很多,也很充分,丈夫的公司运转得很好,我这边的工作驾轻就熟,加上小孩刚满周岁,需要人照顾。”

  村干部一再游说,“村民收入不高,贫困户的日子过得更是紧巴巴,回家为村里做点事情吧!”这句话让靖响林动摇了,“自己和家人从小就受到乡亲们不少照顾,人不能忘本。不能自己过得好就完事了,要帮助更多人。”

  下定决心,也和丈夫达成了共识,他们商量,决定就做古法红糖。因为新洲地区一直都有熬制古法红糖的传统,和机制红糖相比,古法红糖营养价值更高,零添加更适合养生。

  选准方向,夫妻俩拿出家里全部积蓄,开始了返乡创业之路。

  红糖生产老工艺 成了现代产业发展“活招牌”

  坡地上,白墙黛瓦飞檐马头墙,幢幢徽派建筑成群,宛如一个小镇,站在“小镇”往下看,成片的甘蔗林。这是点溪园古法红糖产业园的所在地,而在3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坡地。

  2016年,靖响林刚回乡时,她承包了225亩的土地,可毛家冲村大多都是山地地势,承包的土地当中有许多荒山,建红糖产业园和种甘蔗都有一定难度。“自然条件的劣势可以想办法解决,最大的难题是一开始大家都对古法手工红糖的不认可。”靖响林说,许多村民刚开始认为古法手工制糖和现代工业化糖厂的批量生产相比,产量太小,价格没有优势,会有市场前景吗?

  为了做好“古法红糖”项目,靖响林开始四处考察学习,看市场、寻访红糖老手艺人,发现自己的想法并没有偏颇,便把市场上消费者追求原生态、绿色的养生理念讲给村民们听。

  “用我们古法熬制出来的红糖,产量远不及工业制糖,但经柴火细熬后,可有效保留原生甘蔗的营养,对于喜好养生的人来说具有不可取代的价值。”听着靖响林的分析,慢慢地,村民们开始理解了她的古法制糖理念,许多村民主动找上门来,要给靖响林帮忙熬制红糖,还主动宣传起了“古法红糖”传统手工艺。

  金秋时节,甘蔗成熟了,开启熬糖模式,靖响林便把从收割甘蔗到用传统手工艺熬制成红糖的照片和视频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大家都很好奇“古法红糖”的工艺流程,期待着她的“古法红糖”诞生。

  “‘古法红糖’熬制工艺非常严格,将当天收割的甘蔗经过切碎碾压,压出来的汁液去除泥土、细菌、纤维等杂质,利用9口连环锅以小火熬煮,历经‘五榨三滤两浮一沉’工序,约数个小时后,才可将红糖舀入模子,冷却成型。”靖响林介绍,“古法红糖”所花费的时间和人力成本都很高,但其品质味道和养生功效是工业化生产出的红糖所不能比拟的。

  2016年年底,第一批生产出的点溪园“古法红糖”面世,受到了大家的“热捧”,不到一周时间,便被一抢而空。在围绕红糖研发新产品的同时,靖响林还请来点心师傅,用红糖研制出红糖麻花等小零食,这些新产品一上线就受到年轻顾客的欢迎。

  2018年,点溪园“古法红糖”成功卖进了65家中百仓储、375家中百便民超市。

  玩转“互联网+”模式 带火乡村文旅致富路

  6点起床,想想当天该做的事情,该布置的工作,安顿好孩子,就往来于门店与产业园,对接各项销售工作。而今的靖响林,俨然已经适应了“母亲”与“女强人”两种角色的自由切换。

  “相比最初的迟疑犹豫,现在已经全情投入到古法红糖中。”她说,“眼下最想做的,是拓宽销售渠道。红糖再香,也怕巷子深。每年我们的红糖产值是300万,但仅仅依靠线下销售,还是会有一些库存卖不完的问题。”

  如何让“古法红糖”减少库存,在网上同样也卖得更“俏皮”,这成了靖响林常常思考的问题。为了让红糖的甜香飘出“山沟”,她在产品包装、物流、网络推广上下功夫。

  2018年,点溪园古法红糖全面铺开线上销售网络,靖响林开始建立“点溪园古法红糖”公众号并设微商城,开通淘宝网官方旗舰店、京东武汉馆等电商平台,形成了完备的网上销售体系。如今,坐在点溪园园区的电脑前,轻点鼠标,靖响林就能将红糖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的市场。

  近些年,点溪园古法红糖帮扶贫困户21户。从甘蔗种植、田间管理、收割一直到红糖生产出来,务工的村民每人年收入增加7000元以上。在这个曾经贫穷的地方,让大家也看到了无限希望,人们有工可做,有地可种。

  与此同时,点溪园古法红糖产业园还成了市民游客体验“红糖文化”的网红打卡地。今年“十一”黄金周,产业园里13间客房被预订一空,游客们一边砍甘蔗、熬红糖,欣赏毛家冲村田园风光的同时,还能购买到新鲜的农产品。

  “把红糖制作与乡村休闲观光游相结合,将互联网+农业加工+休闲观光+红糖产品相结合。未来,我计划着在毛家冲村重现古时熬糖场景,宣传红糖文化,开发梨子、杨梅、樱桃采摘等互动项目,把点溪园打造成集生产、观光、休闲、旅游,吃、住、玩为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带动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谈起对未来事业的憧憬,靖响林信心满满。

  【编辑:谢源】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