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复制小米落户模式,让每个企业都享受VIP待遇,武汉一串“新”字发力新一线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9-12-31 08:41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讯(记者郑汝可)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超前谋划“十四五”发展的关键之年。12月30日,武汉市委召开经济工作会议,研究部署2020年经济工作,站在新的赛道上,武汉加速奔向新一线城市。

  “谋划布局可支撑武汉未来3-7年实现5000至10000亿元经济增量的领域和举措”“加快进入经济总量两万亿元俱乐部”“实施‘现代服务业倍增计划’”……会议为武汉明年经济发展圈重点,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新一线城市,武汉在体制机制上进一步改革创新,创造新动能、拓展新空间、形成新支撑、实现新理念。长江网记者注意到,一个“新”字,成为2020年武汉谋篇布局主题词。

       光谷未来城“马蹄莲” 记者周超 摄

  “尽快打造1—2个5000亿级新兴支柱产业” 

  聚焦“新目标”:

  加快进入“两万亿俱乐部”

  新一线要聚焦新目标。分析总结先进城市发展经验,市委提出:要做强增量、做大增量,谋划布局可支撑武汉未来3—7年实现5000亿至10000亿元经济增量的领域和举措,加快进入经济总量两万亿元俱乐部。

  市委分析,要进入经济总量两万亿元俱乐部,必须要有5000亿元以上量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核心支撑。对于武汉来说,谋划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武汉提出目标:“尽快打造1—2个5000亿级新兴支柱产业”,要以三大国家级开发区为主引擎、新城区为主战场,充分发挥光电子信息、生物等传统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支撑作用,更好发挥四大国家产业新基地和大健康产业基地生力军作用,积极承接国家新兴产业布局和国际新兴产业转移,谋划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新材料等产业领域更多引领性项目,积极推进集群化发展。

  结合我市实际,一条可行性路径被谋划出来:信息技术产业最有希望率先达到5000亿元量级。武汉将聚焦集成电路等“卡脖子”核心领域,突破性发展信息技术产业,扩大产业规模,完善产业生态,尽快将其打造成为5000亿级领军产业。

       汉口江滩。记者任勇 摄

  不能“口号喊得震天响、落实起来轻飘飘” 

  贯彻“新理念”:

  落实“四个决不能”

  党员干部“想明白、弄清楚、做到位”

  “决不能只在口头上贯彻新发展理念、而在工作中依然沿用传统理念;

  决不能只顾一点不及其余,特别是只以经济增长论英雄;

  决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搞发展;

  决不能牺牲群众利益、长远利益搞政绩工程。”

  会上,武汉市委指出,当前武汉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期,各级领导干部坚定坚决对标对表,做到坚持准确把握当前形势;坚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从系统论出发推进工作;坚持问题、目标、结果导向转变工作作风,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部署坚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武汉市提出“四个决不能”,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想明白、弄清楚、做到位”,把新发展理念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重要遵循。

  “更好”而不是“更多”地发挥好政府作用

  市场化改革一直是近年来武汉着力的重点之一。会上,市委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注重经济发展规模、治理和效率协调,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度统一起来,大幅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更好”而不是“更多”地发挥好政府作用。

  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凡是市场能自主调节的就让市场来调节,凡是企业能干的就让企业来干”。

  不能“口号喊得震天响、落实起来轻飘飘”

  明年的目标设立了,接下去就是要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确保取得实效。

  武汉市委要求,要坚持问题、目标、结果导向,弘扬“敢为人先、追求卓越”武汉精神,下大力气解决一批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市委指出,转变工作作风,反对一切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纠正重形式、轻内容,重痕迹、轻效果,我们不能“口号喊得震天响、落实起来轻飘飘”,群众和企业的满意度,才是检验一切工作的标准。

       2019年5月4日,江汉路上依旧人头攒动,人们兴致不减的逛着街。记者詹松 摄

  “让来武汉消费成为一种时尚” 

  激发“新动能”:

  主攻现代服务业实施“倍增计划”

  编制全市“创新地图”破短板

  今年年初,武汉市部署全域推进自主创新。一年来,中心城区在创新空间政策方面,还存在一些瓶颈和短板。

  再度部署推进全域自主创新,武汉市不仅有“力争未来两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6000家”的目标,还有具体举措,提出要研究编制全市域的“创新地图”,明确各区加快推进创新发展的空间区域及重点领域,真正把最好的城市空间资源用于创新发展。

  市委要求,各功能区、中心城区、新城区都要围绕各自产业特色,保持低成本、便利性创新创业综合优势,加快集聚各类创新要素,完善产业创新生态;加快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组建更多新型研发机构。

  主攻现代服务业实施“倍增计划”

  现代服务业是拉动经济发展和就业的重要力量,但也是当前武汉发展中的一个短板。

  会上,武汉市提出,要抢抓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风口,谋划实施“现代服务业倍增计划”,力争到“十四五”末实现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倍增发展,努力打造国内现代服务业高地。

  中心城区、功能区要把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作为主攻方向,聚焦新零售、新金融、新会展、新媒体、新娱乐、新供应链等领域……

  要把商务楼宇打造成为垂直的现代服务业特色产业集聚园区,开展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试点示范。

  “消费促进工程”打造全域化消费场景

  消费已连续5年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第一驱动力。这次会议,也对武汉“消费挖潜”工作作出部署,要求牢牢把握促进消费提质升级重大机遇,全面实施“消费促进工程”,努力将武汉打造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现产业和消费“双升级”。

  武汉市提出若干举措:打造全域化消费场景,推动消费向群众生产生活生态各领域覆盖、全过程延伸,切实将武汉人气集聚、流量集中的优势转化为消费扩容提质的优势胜势。

  深入推进消费环境便利化,补齐我市部分消费场所交通接驳不便利、设施配备不够人性化、窗口服务不够优等短板,让消费更便捷、更舒适。

  大力推进消费体验愉悦化,以江汉路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工作为引领示范,带动全市主要商业街区、商圈等提档升级,创新发展个性化、沉浸式、体验式消费集聚区,让来武汉消费成为一种时尚。

       小米武汉总部 记者詹松 摄

  “企业拿地即可开工、拎包即可入驻” 

  营造“新环境”:

  “小米速度”不会成为个例

  让每个企业都享受小米一样的VIP待遇

  拿地即可开工、拎包即可入驻。

  从动工到竣工,小米武汉总部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创造全新“光谷速度”。会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再次提起小米等项目建设经验,要求认真总结推广,完善审批服务一体化机制,让企业拿地即可开工、拎包即可入驻。

  市委提出,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称赞“光谷速度”远远超出预期,但小米的事例不能成为武汉优化营商环境的个例。要探索推出“标准地”“标准厂房”,优化再造产业项目落地、建设、验收等流程,做到让每个企业都享受VIP待遇。

  武汉市同样注意到,一批“武汉制造”企业研发的科技产品和服务,存在“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市委提出,要高度重视,在坚持对市场主体一视同仁的前提下,探索依托重大项目更好拉动本地产业升级、促进产业创新的办法,进一步放大投资拉动本地经济发展的乘数效应。

  大数据信用评级: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精准融资服务

  会上,市委为“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出谋划策。

  武汉市要求,推进区块链等新技术在金融产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应用,发挥武汉市企业融资对接服务平台作用,利用大数据信用评级为全市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提供一对一精准融资服务,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开放新技术在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

  武汉市提出,要进一步开放新技术在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大力吸引国内外创新领军企业和团队集聚武汉,进行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开放式创新和竞争性应用场景试验,实现新兴产业加快集聚发展与城市高质量建设的双赢。

       一览三镇。陈卓 摄

   “切忌简单粗暴一刀切” 

  体现“新治理”:

  打造“未来社区”人居场景

  努力实现“即呼即应”

  解决环保问题做好“加减乘除”法

  会上,武汉市再度部署强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出要变“被动整改”为“主动作为”,把共抓长江大保护摆在压倒性位置,做好“加减乘除”,坚决打好碧水、蓝天、净土三大保卫战,切忌简单粗暴一刀切。

  做好“加”法,强化防治设施建管。具体举措包括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推进垃圾焚烧厂、垃圾填埋场等提标改造,提升南湖、汤逊湖等重点湖泊水质等,目标明年底,基本完成全市建成区管网混错接和缺陷整改。

  做好“减”法,强化减排减量降耗。具体举措包括在重点地区、行业实行特别排放限值,全面推进公交车、出租车、物流配送车等车辆的新能源化,推进湿垃圾减量化等。

  做好“乘”法,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具体举措包括推动组建长江大数据中心,加快武汉中科固废资源工业技术研究院、长江生态环保工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建设智能化污染防治监测网络体系等。

  做好“除”法,强化体制机制保障。具体举措包括加快完善污染防治的市场化机制、全社会共治共建共享机制、综合考核评价机制,推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落地等。

  真正打通部门间数据共享,加快实现“一网通办”

  “营商环境不是评出来、说出来的,是各类企业感受出来的”——会议提出,要全面对标先进城市,以深化“四办”改革为抓手,做到他们有的我们要有,他们没有的我们也要努力探索。

  其中,作为推进重点,武汉市要求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真正打通部门间数据共享,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打造“未来社区”人居场景,努力实现“即呼即应”“不呼主动办”

  “民呼我应”改革是当前我市为民服务解难题的推进重点,2020年改革还要提档升级。

  “信息化建设”被作为改革推进的重点。武汉市要求,要立足即时“报事”、便捷“办事”、民主“议事”,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群智感知技术,创新服务群众的平台和载体,实现问题诉求全收集、工作力量全进入、分级分类全处理、服务过程全评价。

  同时,探索打造“未来社区”人居场景,推动“民呼我应”向公共安全、生态建设、城市管理等领域拓展,实现群众需求全方位感知、全方位服务,努力实现“即呼即应”“不呼主动办”。

  【编辑:吴蕾】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