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营商环境跻身全国前十,461人不作为乱作为被问责

2019年12月2日,东湖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实现不动产登记、交易、税收“一网受理、并联办理、一窗办结” 记者高勇 摄
长江网讯 长江网记者1月6日从权威部门获得最新消息,武汉位列中国营商环境评价前十、中西部第一。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武汉对标北京、上海及最优目标城市,围绕“减环节、减时限、减次数、减材料”,推进“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度。
企业开办、办理建筑许可、登记财产、获得信贷、获得电力、获得用水、获得用气是企业开门七件事,办事时间长短,直接关系企业经营。
企业开办时间,武汉由原4.5个工作日压缩至2个工作日。办理建筑许可时间从20—79个工作日减至19—41个工作日。登记财产时间,个人抵押登记2个工作日办结,企业为3个工作日。中电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在电脑前动动鼠标就在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成功申报了《夜间施工许可证》。他说:“以前办证,要提前3天到区行政审批局现场提交资料,3天后再去领证。现在网上申报,审批完毕后,证件还可以免费邮寄过来。”
获得信贷,小微企业平均时间为10.14天。湖北力盟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两个工作日完成了账户开立到贷款申请,一个小时完成从申请到100万元云税贷贷款发放。
水、电、气办理时间实现全面压缩。获得电力,高压办电时长压缩至70天,低压压缩至11天。获得用水,由11—23个工作日压减为3个。获得用气,由30—90个工作日减至8—40个。市水务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原来是用户追着我们办报装,现在是我们盯着用户提前办、跟踪办。”
办事时间大幅减少,越来越多企业选择在武汉创新创业。2019年,我市新增登记市场主体21.8万户,7—10月新登记企业40414户,同比增长32.52%,平均每个工作日新登记企业475户。武汉成为中西部外商投资高地,在汉世界500强达300家,中部地区最多。
武汉优化营商环境获得国家发改委肯定。在2019年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经验交流现场会上,武汉优化营商环境的典型经验做法作了介绍;市市场监管局、市水务局分别就知识产权保护和获得用水,作了单项发言。由此,武汉营商环境成功跻身全国前十、中西部第一。
武汉不满足于这一成绩,上周举行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全面对标上海、深圳等先进城市,以深化“四办”改革为抓手,做到“他们有的我们要有,他们没有的我们也要努力探索”。

我市出重拳打击侵害民企经济犯罪,去年707人被批捕
去年,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将《关于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 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案》作为1号建议案,一年来,围绕推进民营经济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市政府端出系列举措,集合众智,凝聚共识,精心办理。1月6日,在政协武汉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市人民政府通报了该建议案的办理情况。
为了这件事,市级领导调研民企203次
长江网记者在通报中发现,为了精准服务民营企业,去年,市级领导共调研民营企业203次,收到反馈问题及建议108条,98条已办理回复,办结率达90.7%。
与此同时,9472名机关干部对接9472家中小微企业,收到反馈问题及建议1242条,已全部办理回复。
去年,市政府大力推进政务服务改革,市区两级网上办复率达98%以上。并对具备基本审批条件且符合法定形式的企业,实行轻微瑕疵包容受理,实施容缺审批事项543件,助推重点项目早落地、早开工。
去年前三季度累计减免税费288.34亿元
为落实去年1号建议案的办理,市政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力落实减税降费政策。
通报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累计减免税费288.34亿元,其中减税256.18亿元。
全市严格执行涉企收费“一张清单”制度,规范涉企收费行为。全市行政事业性收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定价管理的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分别减少至37项、16项和5项,市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减少至41项。
因侵害民企经济犯罪 去年707人被批捕
针对侵害民企经济犯罪,我市重拳出击,去年共批捕707人。
通报称,为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持续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坚决打击侵害民营企业经济犯罪,全市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危害民营企业经济刑事犯罪案件456件707人,起诉271件456人,受理民营企业信访事项130件。
去年,我市对企业经营活动中政府工作人员不作为或乱作为等行为加大监督和问责力度。截至2019年11月底,共查处违反“双评议”工作纪律问题335个,问责461人。
民企招才有奖,54家企业获1940万元“引才补贴”
留住人才是民营企业发展的根本,去年,市政府采取多项措施支持民企人才队伍建设,我市543家企业入围“千企万人”支持计划,54家企业获得引才奖励补贴1940万元。
据介绍,为解决民企发展难题,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政府鼓励民营企业引进国内外顶尖人才、国家级产业领军人才和省市级产业高端人才,除 “千企万人”支持计划、企业引才奖励补贴外,还开展了“万企育才”中小企业人才培训工程,培训人员近3万人次,惠及万余家企业。


赵国成 记者唐煜 摄
市政协委员、湖北易瓦特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赵国成:遇到问题随时找得到人沟通
减税降费,建立常态化政商沟通机制,“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谈到政府去年的这些举措,市政协委员、湖北易瓦特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赵国成深有感触:“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政府这些助推民营经济发展的举措,大大提振了民营企业发展的信心。”
建立常态化政商沟通机制,赵国成也深有感触:“企业有了对口联系的领导,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随时沟通询问。”推进政务服务改革方面,赵国成一方面的感受是“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路”,办事的效率切实提升;另一方面就是办事人员的业务熟练程度和服务态度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不会再见到办事人员不熟悉业务,还有办事推诿扯皮的现象了。
“我对过去一年政府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为非常满意!”赵国成说。

雷迎春
市人大代表、北京达沃时代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法人、中科院计算所副研究员雷迎春: 推荐北京同学也来武汉发展
“2018年底,湖北提出打造‘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发展布局,我通过导师推荐了中科院计算所从事通用CPU研究的同事来汉发展,因为我从北京回武汉后,科研和企业的发展比较顺利。”市人大代表雷迎春说。
雷迎春一直从事与通用CPU紧密相关的计算机基础软件的研究。2010年,他看中武汉的人才优势,在母校武汉大学的牵线下,将研发中心迁回家乡武汉,落户洪山区。
“在北京待了多年,回汉之前原本还有一些担心。”他坦言,“后来发现,武汉的政策环境比想象更好,企业落户非常顺利,效率可以和北上广相比。政府对通用CPU、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非常重视,招商引资力度很大,政府部门会想办法解决企业落户和运营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目前,为让中科院的通用CPU团队落地武汉,雷迎春及同事做了许多努力。他建议,武汉还可以进一步打造成“宜居城市”,解决来汉人才的子女上学等问题,消除人才的后顾之忧。

陈钧 记者孙珺 摄
市人大代表、玫琳凯(中国)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总经理陈钧: 全国性会议落地武汉不到一周办妥
“武汉的营商环境让企业感觉越来越舒心。”武汉市人大代表、玫琳凯(中国)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总经理陈钧点赞“武汉效率”。
“不久前,我们公司的一个全国性大型会议,最终选择落户武汉。活动涉及场地、会务等多个部门协调,相关政府部门不到一个星期就办妥了。我们后续工作得以顺利展开。”她回忆说,“事实证明,我们选择武汉是明智的。”
武汉的“软实力”也让企业安心扎根,并与武汉的发展同频共振。近年来,玫琳凯累计投入近百万元用于扶贫事业,一年在湖北开展六场精准扶贫公益活动等。

唐霖 记者唐煜 摄
市政协委员、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唐霖:真便捷!不到半天办妥房产证
市政协委员、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唐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记者:“武汉政务服务效能提升明显,我市营商环境持续改善,让企业和市民都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唐霖说,前段时间,他到武汉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办理房产证,拿着相关材料,不到半天时间就办好了。以前办理房产证需要先提交材料,然后还需要等待好多天才能拿到,“前后相比,现在办理房产证实在太便捷了”。
唐霖认为,政务服务效能的提升,体现的是政府的办事效率,也让企业和市民有真实的获得感和归属感,同时,政务服务效能提升不仅有利于激活市场主体,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动力,要为武汉政务服务效能点赞。
企业开门七件事 武汉这样办
企业开办时间:由4.5个工作日减至2个工作日
办理建筑许可时间:从20-79个工作日减至19-41个工作日
登记财产时间:个人抵押登记2个工作日办结,企业为3个工作日
获得信贷:小微企业平均时间为10.14天
获得电力:高压办电时长70天,低压办电时长11天
获得用水:由11-23个工作日减至为3个
获得用气:由30-90个工作日减至8-40个
在汉世界500强企业300家
2019年新登记市场主体21.8万户
7-10月新登记企业40414户,同比增长 32.52%,平均每个工作日新登记企业 475户。
(记者马振华 汪甦 胡雪璇 黄琪 孙珺 唐煜)
【编辑:张玲】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