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便民利企”初心,不断创新政务服务理念,武汉“四办”改革跑出加速度

武汉市民之家全景
2019年,武汉持续推进“四办”改革,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事项比例分别达到69.73%、97.92%、87.88%、98.21%。在2019年国家营商环境测评中,武汉市政务服务指标考核排名位居前列。武汉市荣获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武汉营商环境评价跻身全国前十、中西部第一。
深化简政放权,大力推进“一网通办”,优化办事流程、促进窗口服务提质增效,推进重点领域审批改革,推进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建设……坚守“便民利企”的初心,武汉市不断创新政务服务理念,探索智慧化工作方式,打造数字政府,提升服务效能,助力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新一线城市,为探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武汉智慧和武汉方案。
数读 武汉“四办”改革
审批流程优化明显进步
深化简政放权。制定并公布市级“权责清单”,再取消和下放40项行政审批事项,不再列入权力事项66项。
全面开展事项对标优化。市级514个事项承诺办理时限与法定时限相比平均缩减14.4个工作日,申请材料平均精简1.8份,办理环节平均减少1.1个。
推进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落地见效。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工程建设等领域审批时间分别压缩到2个、4个和68个工作日以内。
优化工程建设并联审批系统功能。完善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用水、用电、用气报装接入并联审批功能,推进用水、用电、用气报装接入流程优化成果落地落实。
“一网通办”水平明显提高
强力推进系统互联互通。打通14套市级自建业务系统,通过嵌套、链接等形式实现与99套国家部委、省级业务系统联通。
推进电子证照共享应用。共归集213类4221万本电子证照,归集率达90%以上。实现身份证、营业执照等98类电子证照共享应用,工程建设领域电子证照应用率达86%。
一网通办能力显著提升。湖北政务服务网武汉用户注册量达300余万人(户),网办件达1277万件次,占全市办件87%。
窗口服务效能明显增强
企业群众办事进“一扇门”。“应进必进”,市政务服务大厅新增入驻市金融、新闻出版等部门,集中办理33个部门1173个审批服务事项。
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将市政务服务大厅按部门设立窗口调整为社会、经济、建设三大类综合窗口,设立工程建设项目、不动产登记、企业开办、国际人才港等综合专窗。
探索线上“情景式”服务。以特色服务形式,在省平台上线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工程建设并联审批等主题式服务,实现重点领域审批事项“一事联办、并联审批”。以办成“一件事”为导向,以硚口区为试点,上线“开网吧”“开饭店”“开药店”等3项“一事联办”服务事项。
建立“好差评”工作制度,完成460台“好差评”评价设备部署。完成40项窗口问题整改,市级窗口服务投诉率下降31%。
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明显提升
建立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体系。上线170项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事项,在市、区、街道等人口密集区部署547台自助服务终端,累计办件量近50万件次。
完成鄂汇办·武汉专区建设,上线54项便民服务事项,群众办事渠道更加多元。
开展帮办代办服务。建成工程建设项目帮办(代办)管理平台,对全市已签约、未开工的786项重点投资项目提供全流程服务。
全市办件量1397万件次,提前办结率达89%以上。
这些荣誉激励继续前行
■ 2019年9月25日,第十五届全国政务服务工作交流研讨会,武汉市“四办”改革经验获得全场“点赞”。
■ 2019年9月28日,《人民日报》以《关注武汉优化营商环境:做好“放管服”,江城有门路》为题,向全国推介“武汉方案”。
■ 2019年10月26日,《央视新闻》以《武汉市民之家:24小时为您服务》为题,鼎力宣传市政数局为民、利民、亲民、便民工作成效。
■ 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政务公开工作交流》向全国推介汉阳区“四办”改革经验。
■ 2019年11月,以“数字化转型·共识与策略”为主题的智慧中国年会在北京召开,武汉市在全国126个数字政府建设参评城市中排名第7,荣获“中国智慧城市创新示范奖”。武汉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凭借政务服务从“三办”向“四办”转变的深化改革经验,在2019年中国营商环境特色评选活动中荣获“营商环境执行力奖”。
■ 2019年12月,中国国际数字政务博览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武汉市有2家单位荣获全国政务服务创新先进单位,分别是武汉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武汉市青山区行政审批局。
武汉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满满
精简事项“马上办”
当天拿到不动产登记证明
“武汉的政务服务效率和态度堪称全国一流。”这是交银国际信托有限公司的丁先生在武汉城市留言板上对武汉市不动产登记“四办”改革成效的评价。
2019年3月21日,来自上海的丁先生前往武汉市民之家办理493套房产的抵押贷款手续。交件完成后,丁先生向窗口咨询,称有紧急事需赶回上海,并订好了第二天的机票。在窗口工作人员通力协作下,不到一天时间,丁先生拿到了不动产抵押登记证明,顺利赶上了回上海的航班。
从2017年至今,武汉市不动产登记在“三办”和“四办”改革中,前后7次打通“提速通道”,不断精简事项,让办件更高效。
压缩时限“网上办”
不到两小时完成企业开办审核
2019年7月31日,国铁发展(武汉)有限公司经办人郑女士来到武汉市民之家,她向记者介绍,在家里通过网络平台提交资料后不到两小时,便收到信息反馈,告知已通过审核。郑女士居住在市民之家附近,随后她就来到市民之家,在24小时自助服务区的自助终端上领取了纸质营业执照。
目前,武汉市企业开办的办理时限是2个工作日;其中,设立登记办理时限从原来的2.5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同时全面实现了企业开办网上办理。2019年全年,武汉全市新登记企业12.16万户,同比增长22.15%。

市民之家企业开办专区
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就近办”
办事就像在快递柜取快递一样方便
“晚上下楼散步,10分钟走到区行政审批局,在自助机器上,就能打印社保流水。”家住青山区江南春城的周陈,为了获得购房贷款优惠,在政务自助服务机办理了房查和社保查询业务,刷身份证,确认个人信息,点选办理业务,打印回执单,时间只要1分钟。
她说,现在办事流程,就像在小区快递柜取快递一样便捷。过去必须专门跑到政务大厅人工窗口办理,人多时还要排队。赶上工作日,必须请假办事,来回需三四个小时。
市政务服务与大数据管理局深化“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改革,加速推进全市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体系建设。让群众办事不跑腿,共享“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成果。

市民之家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区
方便快捷“一次办”
一张身份证提取公积金还房租
秦女士租住在后湖大道同安家园,每个月房租2800元,得知武汉有提取公积金还房租的政策,秦女士来到市民之家公积金窗口,递交身份证后,她的相关个人信息以及公积金转出地单位的名称、账号等显示在全国异地转移接续平台上。几分钟之内,工作人员便完成了办理。很快,秦女士提取的1.8万元公积金就到账了。
秦女士惊叹不已:“刚开始还以为得跑好几趟,没想到凭一张身份证就能办理,效率太高了!”

市民之家经济类综合窗口
精准服务“帮办代办”
20亿港币注册资本企业落地武汉
去年10月14日,楚之楚文化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阮光禄带领公司5名高层管理人员从香港飞到武汉,在市民之家履行签字手续后立即拿到了营业执照。
据了解,该企业注册资本有20亿港币,准备在武汉、钟祥等地大量投资旅游观光项目,但对办理营业执照相关流程一头雾水。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驻市民之家窗口工作人员唐俊甜、张远刚全程跟踪帮办,从帮助起草企业章程到填写各种申报表格,手把手地完成了企业开办申报资料的准备工作。
2020年——只争朝夕 不负韶华
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着眼“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围绕打造“全国政务服务最优城市”目标,聚力制度创新、“一网通办”、提能提质,助推服务型政府建设和武汉高质量发展。
持续加强“放管服”改革
围绕“深化简政放权,不断创新监管方式”,进一步对标国内先进城市,发挥“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职能作用,统筹协调推进“放管服”改革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纵深推进“四办”改革
聚焦商事登记、不动产登记、工程建设审批、“世界一流城市电网”建设、民生服务等重点领域,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流程再造和标准化,推行证照分离、信用承诺、审批改备案等制度,努力实现政务服务“审批事项最少、审批流程最优、审批材料最简、审批时限最短”。
大力推进“一网通办”,不断完善一体化网上平台功能,拓展网上办事广度深度,提升“一事联办”“全城通办”能力和水平。推进“一张身份证全办理”,强化电子证照共享应用,努力破解群众办事“材料多”“证明难”。完善“好差评”工作制度,实现政务服务事项、评价对象、服务渠道全覆盖。
强化数字政府支撑保障功能
启动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公共体系建设,加快“城市大脑”大数据中枢、应用支撑中枢、人工智能中枢、区块链中枢及运营管理中心基础建设,构建新一代大数据平台,打造集服务、监管、征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企业服务一体化平台。
完善提升“民呼我应”信息化平台功能,助推“放管服”和“四办”改革,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供坚实信息化保障。
不断提高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水平
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的要求,大力推进平台整合共享,促进公共资源公平公开交易。建成用好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系统和监管系统。加强交易现场管理,规范交易行为。
本版策划: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撰文:黄燕 汪洋
【编辑:黄亚婷】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