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春运首日,“钢轨医生”在存车线上忙了一整夜,一晚要走8公里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0-01-10 10:23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武汉工务段工人夜间使用超声波铁轨探测仪检测铁轨 记者任勇 摄

  长江网1月10日讯(记者王慧纯 通讯员高媛)春运首日凌晨,武汉高铁工务段探伤工王建州和两位班组同事沿着武汉动车段存车线,开始钢轨探伤作业。

  黑夜中,王建州戴着头灯,推着90多斤的钢轨探伤仪,边走边通过显示屏上的脉冲波形来判断沿途钢轨有无损伤。室外气温直逼零度,王建州仅穿着普通工装,也没有戴手套防寒,“戴了手套就不好操作了。”他对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解释,“我们一晚上要走八公里以上,也不觉得冷。”作为京广高铁第一批线路养护人,10年来,这是王建州的工作常态:每日凌晨开始作业,为京广高铁线上的每一寸钢轨“把脉问诊”,使用各种精密仪器探测高铁钢轨、焊缝、道岔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这份日夜颠倒、需要体力、耐力和眼力的工作有个别称——“钢轨医生”。

  春运期间铁路运输繁忙,钢轨负荷大,天气变化剧烈更容易发生“断轨”等状况,探伤班组对存车线的检验比日常作业更为仔细严格。王建州频繁转线,抬着探伤仪上上下下,他笑说不觉得辛苦,“2012年后,很多探伤设备更新换代,更小巧灵便。以前探伤都要用脚走,现在可以坐着自带动力的双轨探伤小车作业,这不单单是设备的变化,也是时代的变化。”

  王建州是河南漯河人,远离家人异地工作10年,每周仅能回家两天。10年间,王建州所在的探伤工班每年承担2990.677公里钢轨、3997组道岔、26259头焊缝、1280组可动心道岔的探检任务,先后发现并处理各类钢轨(辙岔)伤损85处,从未发生过一起因责任漏检和误判而引发的设备断轨事故,实现了京广高速线10年无责任断轨、无责任漏检的好成绩。但他也没能参加过一次家长会,一双儿女和老人都靠妻子照顾,“这些年,我感觉对家庭对儿女亏欠很大。但这就是我的工作,家人也一直支持我。春运是每个家庭团聚的时刻,我要确保春运期间线路设备安全稳定,为大家回家的行程保驾护航。”

  【编辑:戴容】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