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造“自主创新项目”,是掐自己人的脖子| 长江评论
长江网评论员 杨于泽
近日传来消息,中科院计算所发布的国产编程语言“木兰”原来是套壳Python的假原创。现在,木兰项目负责人刘雷已承认“木兰”只是基于Python的二次开发,而中科院也认定其存在欺瞒与虚假陈述的科研不端问题。
木兰只是基于Python的二次开发,也就是说只是穿着“国产”马甲的外国货。近些年来,把国外的东西拿来,换个马甲冒充国产、冒充原创、冒充自主可控,这种情况还不少。比如上海某教授将一只美国芯片打磨掉洋商标,印上“汉芯一号”四字,声称是自主研发的高性能芯片,骗取国家上亿元科研经验;又有企业在谷歌浏览器内核的基础上套个壳,推出一款“红芯国产浏览品”,马上获得C轮2.5亿元融资。
创新是为了自主可控,在创新、国产、自主可控上造假,是掐自己的脖子。据倪光南院士分析,创新造假是中国崛起一大陷阱,一是让错误传递中国已经掌握了这种关键技术的假象,从而误导投入研发,形成随时可能被卡住的“短板”;二是套上原创、国产“马甲”的网信产品和服务本身就有潜在的网络安全风险。
核心技术不实现自主可控,就不可能有国内高科技产业链、高附加值产业链的安全,经济繁荣也就不可持续。造假简直就是要命的事。造假被揭穿了,就事论事地处理。出了问题,就得追根溯源、举一反三,以防止再犯同样的错误。
造假必定是功利的,说穿了还是奔名利而来。现在没骗,不等于将来不骗;没骗国家的,不等于没占用其他社会资源。
有资料显示,2018年中国研发经费已逼近2万亿元,我们要防止一些心怀鬼胎的人来吃唐僧肉。自主创新不是容易的事,对于那些声称实现突破的项目,理应认真鉴定、审查,这既是对科研人员负责,也是对国家负责。我国一直就有科研成果鉴定制度,现在需要解决的是如何落实专家的责任。确保自主可控是真的,马虎不得。
【编辑:毕婷】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