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快不等于“小汤山模式”|长江评论
长江网评论员 周劼
火神山医院进入建成投入倒计时!7天完成总建筑面积3.39万平方米、可容纳1000张床位的医院,网友赞叹这是5000万人直播瞩目下基建狂魔的“谜之速度”。
当年的小汤山医院也是约4000人和500多台机械设备、北京六大建设集团轮番上阵、7天7夜不眠不休施工建成的,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可容纳病床1000张的医院,并且是全国收治非典患者最大的专科医院,从决策到施工,其执行力之强、效率之高,被誉为“小汤山速度”。
武汉再一次复制了这一速度,也宣告了“基建狂魔”绝非偶一露峥嵘,而是可重复的实力常态。
当年还有一个词儿:“小汤山模式”,这是对建成使用后小汤山医院医疗管理模式的称誉。
这个模式建立于一种应急状态下特殊环境的基础之上,一方面它在短短几天内汇聚全军百余所医院上千名医护人员,医院管理部门、科室医务人员,甚至3天之内建设的医院信息系统,都是临时组合的,未经磨合、演练,直接临战,每一处工作都需要完善;另一方面,“非典”这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传染病还没有完全弄清楚,防护和治疗有许多空白和不确定之处,每个人都身处危险之中。
简言之,小汤山医院就是我们常说的特事特办里的“特事”,无处不特,都是从未有过的挑战。
如此医院里的医疗管理模式就不可能以常规视之,质量管理也不可能常规行之,需要特事特办里的“特办”,需要建立由医务部、职能科室(质量管理科、信息科等)、临床科室组成三级质量管理网络结构,需要重点强调科级质量控制,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强调质量小组和个体控制等等——化成当时医院里的一句标语就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把医疗质量管理落实到每一个人、每一项工作。也就是说,无处不特的挑战,必须应对以无处不特的严格。每一个人、每一项工作都不能出纰漏,因为它关乎自己到他人、患者到医护的生命安全。
小汤山医院在高速运转51天后,以病死率世界最低、医院零投诉、医护人员零感染的优异成绩圆满完成了历史使命,这座临时建筑,收治了全国七分之一的“非典”病人,当之无愧地将“小汤山模式”写进医疗史。
一件如此巨大的工程,一项从未有过的事业,能凝练出一种模式,关键在于未出问题防患于未然,出了问题及时亡羊补牢。即将投入使用的火神山医院,包括之后的雷神山医院,相较于小汤山,工程巨大过之,面临的挑战与困难可能也会过之,但我们不再是一项从未有过的事业,此时此刻,我们特别要从小汤山模式里汲取经验,管理的经验、严抓质量的经验——这也是当下的特事特办。
2003年6月3日,世卫组织官员和专家在小汤山医院考察后一致认为,一周时间建成这样一所大型传染病专科医院,而且医院运行状况良好,病房管理有序,实现了工作人员零感染,这在世界上是一个奇迹。
旁人的夸奖有时对我们而言是一种警惕,这其实是在提醒我们,小汤山速度+小汤山模式才是小汤山奇迹的完整表述。唯快不破的建设速度加上水磨的管理功夫,才是内外功兼修之道。武汉火神山、雷神山能否还世界一个新奇迹?
【编辑:张靖】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