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非常时期应对“心理疫情”,专家建议不要“过早”和“过度”干预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0-02-04 11:52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2月4日讯(记者毛茵)“危机带来的不一定全是危险,还有机会,不要‘过早’和‘过度’地强调心理干预,更多的是需要心理教育,心理咨询对于问题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学院武汉市心理医院常务副院长、武汉市心理卫生研究所所长施琪嘉教授2月3日在朋友圈发文表达他的观点。

  在施琪嘉看来,汶川地震把我们国家心理危机干预的整个体系建立起来了;孙志刚事件推动了国务院废除收容遣送条例;马加爵事件推动了高校心理咨询体系的建设。2003年的非典和这次的新型肺炎应该会有助于建立一套体系,以应对这类危机及其引发的恐慌。所以,危机带来的不一定全是危险,还有机会。

  心理咨询的其中一个方向就是危机干预,它的目的就是问题解决。这场危机的问题解决就在于能否让病人痊愈、能否让病毒离开。很多地方建立了热线,组织了志愿者,在网上还可以一对一地进行咨询,咨询的目的就是人们可以通过电话和网络找到专业人员,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在社会大众里,有些人比较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是怎么回事,如何洗手、怎么戴口罩、如何与人接触等等,但有些人可能文化程度低一些,他们的恐慌就更大。因此,社区、领导和有经验的一些人应该向相应群体进行的工作,这些都可以叫做心理咨询。

  施琪嘉认为,心理咨询的目的是问题管理。问题管理就是,当正常人遇到这种特殊的情况时,他会有一些恐慌,但他没有失控,只是有些过度敏感、有点神经质,这可能和缺乏足够的信息有关。在这种情况下,看新闻,特别是官方的新闻就比较重要,而网上和民间传递的大量信息是需要严加管理的,因为谣言的传播会引起严重的心理恐慌。除了这些,还有一些失控的人,比如他要向别人吐痰,和别人打架,这些都要进行管理。当然,这其中掺杂着“危机”,例如有人因为住不了院而陷入疯狂。不过,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要管理问题,管理他的失控行为,后者就是心理咨询。

  施琪嘉强调,心理咨询中包含了心理健康教育,它的目的在于问题管理。问题管理不是说问题消失了,疫情不过去,人们内心的担忧就不会消失,正常的生活仍然受到影响,问题并没有解决,但是可以被管理。比如说,戴口罩、少出门、减少访客、避免聚集等等,这就是问题的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咨询对于问题管理可能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我们习惯要戴口罩、习惯要上报发热情况,并且加强对于返回人员的监督。这些都属于心理健康教育,属于心理咨询,可以对人群起到安抚作用。

  施琪嘉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最大的资源实际上是社会提供的支持、社会提供的舆论环境,以及社会营造的环境母亲,这是非常重要的。从这次事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总体还是有序的,只不过有时速度慢了一点,有时快了一点,也许中间走了一些弯路。事实上,这个病毒很快就检测出来了,这是世界一流的。但在实施方面,这样一件大事,总不可能十全十美。所以,作为当事人待在武汉,我们还是觉得待在家里是相对安全的。

  施琪嘉诙谐地表示:“未来的几周里,希望大家还是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种状态还要持续一段时间。这也是这次危机带给我们的一个提醒,要我们放慢速度,多和亲人待在一起。”

  【编辑:余淮 郭文婕】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