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要科研攻关,不要“扒粪”赛跑|长江评论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0-02-05 21:05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评论员 肖畅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团队,在武汉公布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最新研究成果。
  为了避免理解有误,将报道原文摘录如下:
  根据初步测试,在体外细胞实验中显示:(1)阿比朵尔在10~30微摩尔浓度下,与药物未处理的对照组比较,能有效抑制冠状病毒达到60倍,并且显著抑制病毒对细胞的病变效应。(2)达芦那韦在300微摩尔浓度下,能显著抑制病毒复制,与未用药物处理组比较,抑制效率达280倍。
  这一新闻出来不久,网上很快出现许多“质疑”“人肉搜索”,甚至不客气地说,出现了一场扒粪运动。很多自媒体故作神秘地“解密”这一科研成果,或者扒一些与科研本身无关的资料,怀疑李兰娟学术的真假性。
  真理当然是在质疑中发现的,但质疑科研的门槛这么低了吗?许多振振有词的批判、质疑,并不具备专业背景,只是在网络上装侦探,用键盘为艰辛不易的科研进展大泼冷水。对于这样的扒粪赛跑,断难接受。
  病毒的确没有特效药,科研没有一个简单的结论。我们的确也不能对任何一次科研进展夸大其词,必须抱着严谨求实的态度去理解。但这不代表科研没有进展,事实上进展已经非常迅速,疫情爆发以来,科研攻关在争分夺秒地进行。科研的每一点进展都是希望,都为社会注入信心和力量。
  科研是有门槛的,尤其是病毒学研究,她站在生命门槛之上。在这些高度专业的领域,我们普通人的确“插不上话”,哪怕人人都有麦克风,哪怕把音量提高、把嗓门扯大。病毒不会被话术击败,不会因为扒粪而原形毕露;病毒挑战的是艰难的、艰深的科学命题,我们对它的认知的确很有限,但每前进一步,都是了不起的科学进展。不能因为不是特效药就否定、看扁了现在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
  科研也是反复的试探、试错,都是在前人努力的基础上向前探路。这也意味着,科研进展并非直线前进,并不是每一个科研成果都能带来“好消息”。疫情当前,社会很着急,人同此心,能够理解。但只有我们共同对科研攻关给予足够的耐心,让奋战的专家们获得充分的支持、体谅,科研才能获得好的环境。
  在科研面前,我们普通人并不是什么都不能做。我们就像走进手术室的家属,能够给予的最大支持就是保持理性、冷静,既不盲目乐观,也不要无谓的质疑,更不要以扒粪赛跑秀存在感。
  【编辑:张靖】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