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我们在不用怕”,他们守在医院,看到病人心电监护仪平稳运行才安心

长江网2月6日讯(记者刘璇 通讯员罗瑶)整整19天,他们一头扎进医院外科12楼的隔离病区,就再也没有出过病区的大门,24小时值守在离病人最近的地方。“守在病人身边,我们才感觉踏实!”2月6日,武汉市第六医院(江汉大学附属医院)两位年轻的医生程波和林杰说。

林杰医生(中)和程波医生(右)商量患者下一步治疗方案 通讯员袁莉 摄
“内有王李,外有林程!”市六医院抗疫前线有“四大金刚”,急诊科医生林杰和老年病科医生程波就是其中两位。80后的他们阳光帅气,面对疫情勇敢担当。
“没有他们不分昼夜地守,就没有我们的命”

林杰医生每天查房时都会为病人加油鼓劲 通讯员袁莉 摄
“我是一名医生,更是一名共产党员,若有需要,召必回!”1月18日,正在武汉协和医院进修的急诊科医生林杰主动请缨回院去一线战斗。第二天,得到医院批准的他,作为第一批医护人员来到外科12楼隔离病区,正式开启战斗。
“兄弟回来了,我必须助他一臂之力!”林杰回院的第二天,与林杰曾在同一科室共事的老年病科医生程波也紧随其后进入病区。

听到病人好转的消息,程波高兴得笑了 通讯员袁莉 摄
1月21日晚上11点,病区高烧一周未退的陈先生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发紫,呼吸频率每分钟达50多次,血氧饱和度降到了80%。“马上上呼吸机,加大氧流量……”正在病区值守的程波当机立断组织抢救。
这边患者还没有脱离危险,另一边病房里28岁的王先生也同时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血氧饱和度不断下降。林杰发现后,马上给予无创呼吸机进行抢救措施。
一晚上两个重症病人,程波和林杰一人守一个,一整晚在床边紧盯着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不敢放松,一旦发现数值稍有报警,他们就立即调适呼吸机压力参数,对患者的嘴鼻同时给予高流量吸氧。直到凌晨4点,看着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恢复到90%,病情稳定之后,双眼充血的他们才松了一口气。
“没有他们不分昼夜地守,就没有我们的命!” 现已脱离危险期的陈先生和王先生都已撤掉呼吸机,对两位医生充满了感激。
林杰和程波在隔离病房一守就是19天,一次又一次地把病人从“鬼门关”拉了回来。“现在医院是我们和患者共同的家。”已经连轴转多天的他们,体力已经快到极限。他们笑着说,入住这个病区的患者多为重症,只有守在病人身边,看到心电监护仪平稳运行,才安心。
“他们的鼓励比吃药还管用”

患者阮女士康复出院与救命恩人林杰医生(左四)、程波医生(右一)以及医护人员合影 阮女士供图
“两位帅哥快过来,我今天出院,要跟你们合个影!”2月6日,在程波和林杰医生的精心照顾下,与病魔抗争多日的阮女士终于可以出院,出院前她特意拉着两位救命恩人合影留念。
阮女士说,刚住进隔离病房时她情绪低落,精神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每天吃着各种药都难以下咽。程波和林杰发现后,每次查房时都会跟她聊聊天,安慰她不要急,病情发展是有一个过程的。
“放心,有我们在,不用怕!”阮女士红着眼说,他们的鼓励真的比吃药还管用,正是这句话让她重拾信心。在程波和林杰每天的鼓励下,阮女士的情绪渐渐平稳,通过积极配合治疗,病情逐渐好转。
“看到病人从躺在床上没力气说话,到后来可以开心地跟我们聊天,他们一天天好转,也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他们的信任是我们一直坚持下去的动力。” 程波和林杰说。
“他们吃住都在医院,真的是随叫随到!”病区护士长周亚敏说,程波和林杰只要患者有需要,总是第一时间去解决。除了临床的治疗以外,每天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安慰和鼓励患者,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
截至目前,他们收治的42位患者中,成功治愈出院近20位,其中包括8位重症患者。
【编辑:付豪 符樱】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