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纸”量体温、AI智能电话、微信小程序……武汉全面开展体温监测,都用了哪些“黑科技”?
长江网2月7日讯 将一张“贴纸”贴到病人腋下,护士每次查房,拿检测设备靠近一扫,体温数值就一目了然,还能自动录入病历系统。光谷企业泰利美信发明出一种医用可抛体温贴,能绑定患者身份及定位。企业创始人陈文强7日告诉长江网记者:我们正在加紧设计群体隔离观察方案,争取两天内完成,“监测固定区域人群体温,或可在社区等地运行”。
光谷 “可贴式体温贴”实时监测固定区域人群体温
长江网记者在产品示例图中看到,这种“体温贴”长度约10几厘米,一头长一头圆,薄薄一片并没有电池,看上去就像个大号的“贴纸”,上面有一小块显示屏,可直接贴在腋下。护士只需拿着手持扫描仪,隔着衣服轻轻一扫,就能测到体温,数据也会实时传回电脑终端,录入病历系统,进行记录和追踪,解决了体温数据的信息化集成问题。
这种体温贴采用的是射频识别技术,不含电源和汞,本身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相当于一张公交卡,婴儿以及安装了心脏起搏器的病人都能使用,且不受女士内衣钢圈干扰,还能防水,可贴着它洗澡,由于无汞、无电池,不产生污染,出院时可直接按照医疗废弃物丢弃。
陈文强介绍,该产品作为自主知识产权的原研芯片及拓展应用,已获得了国内及国际 PCT专利授权。“已在北京地坛医院、西安交大一附院、湘雅装备,在武汉已经过省人民、金银潭肺科测试应用”。
“我们正在结合大数据,研发‘疫情监控可视化决策辅助系统’。”,陈文强同时表示,新型体温计不但能缓解护士在护理环节中繁重的测温工作,而且可以联网快速形成较大范围的发热云图,并形成每一个病人的体温曲线图、发出预警,在隔离观察的社区内,也能达到定位精度10米,在云图上标记发热病人的分布和病情变化。”
有多快?“从发现高危症状到自动预警,只要1秒”。
有多方便?“一部手机加上迷你数据蓝牙转发器,就能获取连接着的温度计信息”。
会不会存在病人隐私泄露?“数据直接上传政务云服务器,保证数据调阅权限受控”。
“早在4年前我们就研发出了这种可贴式体温贴,此后一直在设计和优化应用场景,实在没想到在这种情况下有用武之地。”陈文强说,面对疫情,他心里也着急,“我们团队正在加紧设计和优化更为贴近前线场景的应用方案,争取两天内拿出群体隔离观察方案。”
2月6日,为了全面排查,从源头上彻底切断病毒传播途径,武汉市开始开展全民监测体温。
如何高效又安全地完成全民测温?除了“可贴式体温贴”这样利用高科技监测固定区域人群体温外,武汉市各区、街道、社区也频出测温妙招,同时开启了线上线下测体温的方式。
“全副武装”防护上门排查、微信小程序、AI电话、人工电话……到7日下午,有的社区完成率达80%,有的社区在工作人员和居民不见面的情况下,就完成了近千居民的体温统计。
微信小程序
不见面完成近千居民体温统计
“这是我们第一次尝试用微信小程序来收集居民的情况,目前大家反映还都比较好。”2月6日下午,硚口区宗关街宗关社区党委书记孙书梦发现了一个名为“统计助手”的微信小程序,摸索制作了一个“宗关社区居民体温每日统计”表单,并在4个网格群、3个业主群内进行了发布,号召大家通过填写小程序上报自己的体温情况。
宗关社区是一个新旧结合社区,辖区内共有1314户,单纯靠打电话、微邻里上报来进行体温监测,要耗费很大精力,加上现在居民的防控意识都比较高,大家都希望不见面就能完成体温监测。为了防止居民信息泄露,还专门对居民隐私信息进行“不公开”操作,所有居民上报的信息只有社区工作人员能看到。
从6日晚到7日下午,已经有1400余人浏览了这个小程序,有51人通过小程序上报了自己的体温状况。
目前,该社区里2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利用小程序排查,1名负责在群内解答大家填表时的一些疑问,1名负责统计后台数据,其余4名工作人员则利用电话和微邻里进行全民体温监测。到7日下午3时,宗关社区已利用小程序、电话、微邻里等方式,不见面就完成了251户居民的体温监测。
无独有偶。武昌区长江紫都社区业委会成员吴雄健花了半天的时间,编写完成了《小区每日健康情况上报》小程序,居民通过该程序链接,不仅可以上报体温、有无咳嗽等症状,还可以反馈自己的需求和意见,同时温馨提醒社区内发热病人的楼栋号等相关情况以做好防护。“后台会形成一个趋势报告,同时将需求和意见都反馈到物业和社区。”
截至7日下午5时,该社区六期1305户居民共收到1000余户居民自报体温,完成率达80%以上。
江岸区永清街道沈阳社区也用微信等方式鼓励居民自查自报,对于未上报的居民,社区通过电话一一统计。截至7日下午3点半,已完成近半居民的体温统计。
AI人工智能电话采集
1.5个小时可拨打1万通电话
“您好,我是狮南社区的家庭体温监测小助手。下面请您用普通话回答我的问题:请问您家里有发热病人吗?”为提高全民监测体温效率,洪山区狮子山街狮南社区借助AI技术手段,对辖区居民体温情况实行“初筛”。
狮南社区书记刘玺介绍,AI智能语音系统由浙江某科技公司免费提供,安徽某话务公司操作执行。据介绍,该系统在接通率达到100%的情况下,1.5小时可拨打1万通电话,效率很高。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接听发现,该AI电话类似一个智能语音系统,接通后,温柔的女音提示“通话将被录音,请如实回答问题”。接下来,接听者将被问及“是否在本小区”,“家有几口人”,“是否有发热病人”,“是否与新冠肺炎病人有过接触”等。在回答完4个问题后,AI系统还会温馨提示要“少出门、戴口罩、勤洗手,有发热病人及时上报”。
刘玺介绍,目前,AI人工智能电话已经投入使用。社区只需向科技公司提供居民通讯录,该系统便可自动按顺序拨打;话务公司则进行自动录音、收集预设信息,最终形成体温监测表格,并及时与社区同步。
“全副武装”挨家挨户排查
保持安全距离上门不入户
在不少老年人居多的社区,由于无法通过电话、微信小程序等手段全面覆盖,社区工作人员只能靠“笨方法”——“全副武装”地挨家挨户去敲门。
东西湖区东山的东新社区就是这样一个接近万人的大社区。为了尽快完成体温检测,东新社区动员24名社区干部和工作人员,4人分成一组,3组一班轮流上岗。
“不产生交叉感染,是重中之重。绝不能让社区一线的人倒下。”东新社区书记林汉平介绍,测体温和做记录的人都要穿上无纺布做的粉红色防护服,戴上防护镜、胶手套,佩戴两层口罩,并且避免和住户接触。每次电子体温计做了测量后,都要用酒精消毒。另外有拍照存档和随行的工作人员,也按要求做好防护。目前东新社区的工作人员因为保护措施到位,尚没有出现感染情况。
黄陂区前川街向阳社区工作人员上门测温时,不仅做好充足的防护,还与居民保持着1.5米以上的安全距离。居民防护意识也较高,工作人员离开后,迅速拿出消毒壶在门外消杀。社区干部感叹:“要是大家都这么防范就好了!”
在武汉开发区(汉南区),碧桂园社区针对高龄、独居等老年人群体,社区志愿者充分做好防护,上门不入户,在居民家门口用测温仪进行测温,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汉阳区琴断口街七里一村不仅要求网格员摸清网格情况,还发动居民楼栋长,一户户顺着摸。上门的工作人员,戴口罩、戴帽子、戴手套,穿上简易防护服。截至2月7日下午5点半,社区共摸排2700多户,7800人,对于没有发热情况的居民,叮嘱务必严格按要求在家不要出门,做好隔离防护。
(记者李佳杨蔚 王静文 龙京 林坤 王晶 邓志鹏 史凤玲 肖娟 陈俞 通讯员詹鸥 黄鑫 肖力 黄威铮 刘晶晶 孙亚云 汪津 刘培 丁玲 刘梦)
【编辑:丁翾 戴容】
(作者:李佳 杨蔚 王静文 龙京 林坤 王晶 邓志鹏 史凤玲 肖娟 陈俞)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