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石正丽:建议新冠病毒改名“传染性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0-02-12 17:16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2月12日讯 2月12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了解到,目前,该所研究员石正丽与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分子病毒学实验室姜世勃教授在《中国病毒学(英文版)》Virologica Sinica(以下简称VS)上撰文,建议将2019-nCoV改名为“传染性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日内瓦时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日内瓦总部召开“2019新冠病毒全球研究和创新论坛:制定研究路线图”,WHO发布了新冠病毒肺炎的疾病名字:COVID-19(中文翻译 “2019年冠状病毒病”),其中D为 Disease(疾病)的首字母。

  但当天,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 (ICTV) 提出将其命名为 SARS-CoV-2(SARS冠状病毒2号)。据了解,ICTV独立于世界卫生组织,是一个对病毒进行生物学分类和命名并制定相关标准的国际组织,此前命名2003年的SARS冠状病毒和2012年MERS冠状病毒。

  病毒命名有多重要?1918年,明明是美国起源的病毒,被普遍称为“西班牙病毒”,迄今误导公众。非洲猪瘟、埃博拉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等与地名相关的命名也都涉嫌污名。对于病毒到底如何命名,一直有争议。

  2月12日记者了解到,考虑到该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与源自中华菊头蝠的病毒有着99.9%的同源性,也与之前的SARS-CoV和MERS-CoV相对应,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分子病毒学实验室的姜世勃教授和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研究员建议改名为“传染性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Transmissibl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TARS-CoV)”。

  这是否会是最终的名称?有学者表示,随着对新病毒以及其引发的疾病特征的进一步认识,“未来也有可能会换名称”。复旦大学病毒学家姜世勃教授称。

  据了解,根据国际权威机构的准则,病毒命名必须便于发音且与疾病相关联,命名要做到与地理位置、动物、个人或人群无关,从而防止对特定国家地区或种族人群的歧视。记者陈洁 通讯员陈熙 王以豪) 

  【编辑:刘明 刘益谦】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