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喊哑了嗓子的卫生院药剂师:取药的人不敢靠近,我只能用最大声音说话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0-02-12 23:57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2月12日讯(记者肖梓熠)在离东西湖区将军路卫生院新院区(住院部)不远的老院区门口,挂着一个“发热门诊”的牌子,这里是武汉市发热门诊定点医院之一。一间约30平米的药房里行列分明地摆着几十个药架,按照不同的病症、功效、剂量分门别类放着数百盒发热门诊需求药物,一个穿着二级防护服的娇小身影穿梭在这一片“药品森林”里,核对、整理、统计、调剂、配药。
  取药的人都不敢靠近我
  “您好,这是您的药。奥司他韦一天两次,一次两颗;阿莫西林胶囊一天三次,一次两颗……这是五天的药量,吃完以后如果情况没有好转,请您一定要来医院复诊。”发热门诊临时药房药师黄念站在“取药处”的玻璃后,对着窗口拔高了嗓音告诉患者服药说明。
  患者站在离窗口很远的地方,只一个劲点头,丝毫不敢靠近。为了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更清晰,黄念不得不用最大声音说话,几天下来,原本清亮的嗓音已经变得低沉嘶哑。
  “服药说明很重要,对于任何人来说,药都不能乱吃,更何况是病人。他们觉得我接触了太多的患者,都不敢靠近我。”黄念有些无奈,拿了支圆珠笔,在药盒上简单明了地把服药说明又写了一遍,然后把药品放在柜台上,退后几步,朝患者招招手,示意他可以过来取药了。
  取药的患者小心翼翼走过来,从兜里掏出一小瓶酒精,对着药盒一顿喷洒,才敢拿药离开。
  黄念告诉记者,即便看不到他们脸上的表情,她都能感受到他们压抑、紧绷的情绪,但她觉得这是件好事:“他们能把防护措施做得这么到位,是一个好迹象。”
  新冠肺炎暴发后,仅将军路卫生院这样一个一级医疗机构发热门诊一天的门诊量至少有40人,黄念一天的工作时间超过10个小时,每天发出数百盒的药量。
  “发药要快、供药要足、服药要准,因为对患者来说,一颗药就是一点对健康的希望。”
  记者注意到,每隔半小时,黄念就要抬手把自己的护目镜拉开几厘米,然后往下一倒,倒出一小汪水,就像是“漏水的泳镜”一样,而她脸上被水渍浸泡的护目镜边缘勒痕已经开始发红、发肿。
  只是做了分内之事
  将军路卫生院发热门诊一共只有5位医务人员,两名医生一名护士,一名药师和一名收银。
  作为污染区,在没有任何医疗后勤工作人员进入的情况下,黄念还承担了全部的医疗后勤工作,包括补药、医疗物资的备货、消杀、联系120上报住院转院情况等等事宜。
  每天早上10点,趁着病人去做检查的空隙,黄念迅速调配消毒液,拎着一个近10斤重的消毒水壶,对门诊里里外外进行消杀。一天四次消杀,每次至少半个小时,黄念开玩笑道:“我觉得自己左手胳膊都粗了。”
  就在黄念弯腰给角落消毒时,防护服腰间的位置露出了一条长长的胶带,她笑了笑,有些不好意思:“我们发热门诊防护服的数量不多,我想先紧着医生护士用,我身上要哪里破了,就先贴起来继续用。”
  为了不影响自己发药的工作,黄念消杀完毕后把水壶一放,火速奔往药房,气喘吁吁给病人取药。刚提过重物的手有些发抖,她时不时握拳缓解,站在玻璃隔栏外的病人偶尔会因为情绪崩溃和等待而失去礼貌。
  “我不委屈。病人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关心,我明天消杀加快速度!”
  中午吃饭的时候,黄念接到了表姐王杏的电话,王杏是社区工作人员,正在社区一线为居民安全奔波。
  “贺婆婆的药吃完了,医院还能开吗?”王杏有些急,73岁的贺婆婆是将军路的退休职工,身患慢性病,也是将军路卫生院的老患者,眼看着药吃完了,情况有些不太稳定。自从卫生院被征用后,为避免交叉感染,不再设普通门诊,辖区内许多慢性病患者都面临着无药可吃、无医可看的情况。
  黄念接到电话后,紧急找医生调出了贺婆婆的病历档案,得到医生的处方后,她在贺婆婆所需的药物包装盒上用很大的字写上了用药说明,然后装在一个干净的塑料袋里,放在卫生院大门口的空地上,等待王杏前来取药。
  为了避免贺婆婆服药出错,黄念又特地将用药说明编成一大段文字发王杏,嘱咐她给贺婆婆交待清楚。
  “目前辖区像这类需要长期用药的老人很多,因为疫情的发生,买药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头疼的事情,因为亲人在社区一线工作,他们在为居民解决买药棘手问题的时候,也让我有机会能为他们做一些分内的、力所能及的事情。”
  【编辑:刘明 刘益谦】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