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床上一个个致电同事:“你们还好吗?”同事追忆刘智明:他是一把伞,一堵墙,一扇窗
长江网2月20日讯 (记者肖梓熠 ) 2月19日晚10点58分,武汉市武昌医院护士徐瑞杰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今天有些恍惚,总不时张望电梯口。好希望像往常一样,一抬头,您就从电梯出来径直走向护士站,面带微笑问我,病区都还好吗?有什么困难吗……
这条朋友圈发在院长刘智明去世后的第36个小时。
武汉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在医院门口宣传栏上的照片 记者彭年 摄(资料图)
这36小时,对于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对于曾经被他挽救、被他鼓励、被他关怀的病人,对于曾与他并肩作战的“战友”,都像一场长梦。他们都期望着:醒来时,刘智明还能出现在他们眼前。
他是病人心里的“一把伞”
20日上午,从杨园街街口,沿小路往里走,阳光斜打在地面上,通往市武昌医院的路,越往前走越明亮。街上有零散的环卫工人、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和民警,他们小声交谈着,记者明显听到一个名字被提及——刘智明。
“刘智明几好的人啊,太可惜了”“还那么年轻,才51岁,太可惜了”“平时扫地碰到他,他还跟我们打招呼,蛮亲切的个医生”……
医者仁心,这四个字出自市武昌医院消化内科科室主任王珣之口,提及刘智明,刚下夜班的王珣有些血丝的眼睛泛着泪光,纤瘦的手虚握成拳,微微颤抖。
王珣用了这样一句话来描述她心中的刘智明:“视病人如亲人,体贴入微,观察入毫。”
王珣回忆,刘智明虽然是神经外科的专家,但对各科室的技术知识都有了解,常常会出现在住院部,一间间病房地串,和病人交流沟通、拉拉家常,“他说话总是慢条斯理,非常温柔。病人和病人家属都很喜欢他。”
“他是病人心里的‘一把伞’。”王珣回忆,曾经有位消化内科病人的妻子,在给丈夫送饭的时候偶遇大雨,瓶瓶罐罐拎了满手,只能在雨中朝医院奔去,途中一个身材高大的男子叫住了她,为她撑起一把伞,自己的半个身子却站在雨中。
“您爱人患什么病?住在哪个科?现在病情如何?”“这个病要加强营养、注意保暖、预防感冒、规律用药、定期复诊”……一路上,他细致地询问、建议、鼓励,到医院临分别时,他执意要家属收下这把伞,“你送完饭还要回家,雨不知什么时候停”。
第二天,这名家属照常来到医院,却发现医院门诊大厅的角落里有了一排伞架,那是医院为患者及家属免费提供的便民服务。
再后来,家属无意中在医院宣传栏里看到了送给他伞的人——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
他是职工身前的“一堵墙”
1月21日,武汉市武昌医院接到通知,作为中心城区定点发热医院,要在2天内转入499名病人。
时间紧,任务重,他连续多日没有回家,和班子成员商讨方案,一直工作到凌晨。
改造病区,腾挪病房,将东、西两个院区按要求分区,迅速成立医院医疗救治指挥部和十个工作组,保障救治发热患者工作顺利进行。23日,医院迅速启动住院收治发热患者的工作。
王珣告诉记者,全院员工当时都面临极大的压力。刘智明说了这么一句话:“如果做不好,就是对大家不负责任。”这个“大家”既指患者,也指在他身后的职工们,他为患者拼命,也为“战友”拼命。
1月24日,刘智明院长因病住进了重症病房,28日确诊为新冠肺炎。当所有人都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他们接到了刘智明的电话。
“你还好吗?有没有什么症状?”刘智明忍着呼吸困难的痛苦,坚持给包括王珣等几天内密切接触过的同事打去电话询问。
“如果我们说‘我还好’,电话那头,听得出他语气里带着笑意,哪怕喘得厉害。”王珣哽咽起来。
市武昌医院纪委书记洪毅在一旁沉默了许久,才开口道:“他说过一句话,让我刻骨铭心,他说,死也不要插管。”
作为医生,刘智明太明白插管的危险,当气管切开,大量的气溶胶将从他的身体里涌出来,对于为他插管的“战友”而言,是种极大的感染威胁。“为了保护‘战友’,他宁愿用自己的身体和生命,砌出一堵墙。”
他是与疫情抗争的“一扇窗”
在ICU里,刘智明的身份变了,可救死扶伤的使命和担当没有放下。
“住院后,他一天都没有好好休息过,在病房不停地接打电话、回复微信,从白天到黑夜。一会儿问病人收进来了没有,一会儿问院内感染防控做到位了没有。无论我怎么说,他都放不下身上的担子。”刘智明的主治医生、市武昌医院ICU主任徐亮回忆。
“我们一度以为他会好,因为他生日那天,我们送了他一个小老鼠娃娃和一个蛋糕,他当时还吃了一片草莓,笑眯眯的,转天就发了朋友圈。”洪毅说。
洪毅给记者看了刘智明的最后一条朋友圈:“几件大事值得纪念——ICU医护团队为我在病床上过了个生日;剃了个大光头;离开呼吸机十二小时以上,用经鼻高流氧合可达90%以上。”
大家纷纷在朋友圈下鼓励他。他回复:“我撑了20天,还是活着好。”
王珣曾抽空探望刘智明,他剃了光头,明显瘦了许多,两颊凹陷,眼底有青黑,看着精神不好。“但他努力让自己精神起来,还握着拳头给自己加油,很可爱,但是让人心酸。”
送别刘智明的最后一位同事告诉记者,刘智明让护士帮忙拍下了去看望他的每一个人和他的合影。他说,这是最强大也是最温暖的力量。他安慰大家:“春天就要来临,春暖花开,青山不改,我们来日方长。”
对于他的身边人来说,他是一扇窗,透过他,阳光照亮了所有人的心。
“他总是鼓励我们,告诉我们外面的天多蓝云多美,要活着出去看。”61岁的欧女士住在重症监护室15床,她出院时,刘智明也曾戴着氧气面罩给她加油。
【编辑:向洁 戴容】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