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清洁工,是搬运者,是运输队,是以“志愿”之名奋战的勇士

长江网2月21日讯 2月20日晚,江汉区一家酒店内,36岁的徐泽攀准备入睡。睡觉前,他用冷水打湿毛巾,放在双耳处冷敷。
从事“方舱医院”志愿保洁工作10天以来,他的双耳由于长时间佩戴口罩、护目镜已经勒得通红,冷敷可以减轻疼痛,快些入睡。

图为徐泽攀(右) 本人供图
徐泽攀,2月11日进舱工作,至今已经10天。为了避免影响家人,他不回家,在指定酒店休息。
在武汉,徐泽攀并非个例。有一群人,他们不求回报,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以“志愿”之名,向新冠肺炎不断发起攻击。
“方舱医院”志愿保洁员
入舱前偷偷买了3份保险,医院提供的白粥一口也不敢喝
21日清晨,徐泽攀起床。门外,工作人员送来早餐。鸡蛋、肉包、咸菜与白粥。徐泽攀把肉包、鸡蛋拿起来吃,一夜没有饮水,鸡蛋有些干,徐泽攀努力地咽了咽口水,而白粥却一口也没喝。在医院做保洁工作,需要身着防护服工作4小时,无法去洗手间,徐泽攀选择不喝白粥。
起初,徐泽攀帮助运送战“疫”物资,偶然的机会看到“方舱医院”招募志愿者做保洁,徐泽攀报了名,却瞒着妻子。报名前,徐泽攀专门购买了3份保险,受益人全是妻子。
【长江救援志愿队】
从搬运精密仪器到买菜送药,老志愿者有一套自己的“衡量标准”
徐泽攀清扫“方舱医院”的同时,62岁的王兆汉在南京路大华村小区门前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为小区居民送菜、买药。

图为王兆汉 本人供图
1月26日起,作为武汉长江救援志愿队的一员,王兆汉就走上了战场。1月26日到2月3日,他与长江救援队队友一起,每天数次驾车前往光谷一处仓库,把各种防疫物资装上车,送到武汉、黄石等地医院。
搬运物资中有不少是重量达50至100千克的精密仪器,搬运必须轻拿轻放。王兆汉与队友们的手经常被箱子上的包装绳勒得生疼,但为了防止箱内物品受损,他们不松手,也不叫苦。
“设备是用来救人的,疼和救命比起来,太轻了。”王兆汉有自己的衡量标准。
2月7日,王兆汉与40名救援队队员,赶到湖北大学武昌沙湖校区,把4卡车超百吨爱心蔬菜卸车分装。当晚回到家,王兆汉躺在床上累得不想说话。可是第二天,他又赶到社区报到,一直到现在每天坚持为社区居民服务。
“和大家吃饭相比,累算什么?”王兆汉的衡量公式又一次得出答案。
【武汉蓝天救援队】
捐出5万元压箱底救援物资,还找到医院要求分派任务
大名鼎鼎的武汉蓝天救援队,把自己压箱底的救援物资都捐了出来。
张泉是武汉蓝天救援队的队长,曾经参加过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重大事件救援。疫情发生,他和35名队员第一时间加入了战“疫”战斗。


图为张泉和队员把医疗物资送到医疗机构 本人供图
作为救援队,蓝天救援队常备有口罩、护目镜等物资,得知医疗机构需要,价值5万元的医疗物资,一个不留,第一时间全部捐献出。
“需要运送物资第一时间找我们!”张泉和多个医疗机构建立起联系。为了不耽误物资转运,救援队很多队员带着行李住在了队里。清理物品、登记、联系接收单位、装车、运送。救援队运送物资数量最多的一天,车辆要跑超过百次。
(记者姚传龙 陈奇雄 费权)
【编辑:周茜】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