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他是首批进入“方舱医院”患者:遵医嘱、按时服药,我12天康复出院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0-02-22 00:17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2月21日讯  望着车窗外熟悉的街景,张强内心涌动着欣喜。

  2月18日,5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电视台职工张强,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方舱医院”经历了12天的治疗康复后,乘上“出舱”的车。

  那天,张强感觉身体有异样,连续吃了两天的感冒药,依旧发烧到38.5℃以上,辗转难眠直至深夜。担心自己患上新冠肺炎,第一时间报告了社区和校医院,待在家中自我隔离。2月3日,出现高烧症状的第五天,张强开车前往荣军医院检查,诊断基本确定是新冠肺炎。

  2月4日清早,在社区的安排下,张强住进了指定的酒店隔离点。2月6日晚11点,张强作为第一批进入“方舱医院”的病人,被转诊至武展“方舱医院”。

  张强记录,“方舱医院”和普通的住院病房其实本质上并无不同。早晨会有医生查房,对每位患者耐心询问病情。发现有病情加重的患者,就会安排转入定点医院的重症病房,“像我这样的轻症患者会开口服药,并且随时监控患者的病情变化”。

  刚进“方舱”时,他的体温是38.9℃,在服完医护人员开的药,休息一晚后,便退烧了。“随着我的安全感逐渐恢复,心情就好了很多。可能心情好了,病情好转就快了。”

  经过几天的过渡后,“方舱医院”内的气氛越来越好,有看书学习的,还有练太极拳的。医护人员也会和患者一起打八段锦、太极拳,帮助患者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

  医院内的伙食品类丰富。早餐有黑米粥或白粥、鸡蛋、肉包子或糖包子、花卷、馒头、小菜和牛奶相互搭配。前几天正餐是两荤一素,后面升级成了两荤两素,菜品每天都不一样。偶尔也会有小面包等零食发放。

  “12天的经历让我难忘,医护人员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深深打动着我和每位患者。”

  他说,每名医护人员每天要连续工作6个小时。在这6个小时里,不能吃饭、喝水,不能上厕所。虽然当班6个小时,但从穿防护服到下班脱掉防护服,整个过程需要9个小时才能完成。而且在6个小时的工作时段里,医护人员的工作任务很重,强度也很大。

  “回顾整个病程,我就像得了一次重感冒一样,遵医嘱按时服药直到出院。”张强感慨。

  负责张强所在病区的是来自内蒙古的医护人员,大都是90后,其中不少人还没有结婚,接到号召,就主动报名支援武汉。张强遇到的两个1996年的护士,原准备过年结婚,接到通知后,和家人商量推迟了婚期,报名来到武汉“前线”。听完讲述,他非常感动。

  出院的那天,那位来自内蒙的护士,临别之际,热情邀请他前往内蒙大草原旅游、看一看牛羊好似珍珠撒,还表示,自己真心希望看到一个更美、更漂亮的江城,相约疫后再聚。 (记者杨佳峰 实习生吴金伟 通讯员党波涛)

  张强(右三)在“方舱医院”与医护人员合影,张强供图

  【编辑:陈学忠 王爽】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