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带动,母亲助力,“最后100米”有家的味道
长江网2月27日讯(记者汪甦) “我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伢,看到有志愿者招募的消息,我毫不犹豫地报名了。“2月23日,武汉全市范围内专项招募“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志愿者,33岁的教育培训机构职员张玉菡踊跃报名,成了江汉区航空社区的一名志愿者,还拉着57岁的妈妈杨倩屏也加入到社区志愿者团队中。
2月27日中午,趁她们志愿服务中短暂的午休时间,长江网记者进行了采访。她们说:“武汉是我们的家,疫情当下,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
女儿张玉菡 受访者供图
建微信群做表格,女儿帮助社区老居民团购
张玉菡一 家所在的航空社区是一个老旧社区,2000多名居民大部分是老年人,还有来自附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留学生也在此租住。
在全市居民小区实施封闭式管理后,张玉菡主动承担起社区团购的重任。“邻居们都是老年人,不太懂怎么团购操作,我就拉了个微信群,每天询问他们缺什么,需要什么,然后方便对接供应商团购。”她告诉记者,这个微信群从最初的10人慢慢发展到300多人,每天下午2点是截单时间,到点了,张玉菡会做好表格,供居民们一一核对。下午2点到4点是付款时间,如果到点了有居民未付款,她会对照名单致电询问,一一确认。
“每次到货都是六七百份,数量太大,社区人手也不够,所以前期一定要仔细核实清楚。”张玉菡说,每天搜集需求做统计常常要花费大半天时间,但这种就近服务,帮助邻居也是帮助自己,“大家减少出入,有助于早日结束疫情。”
看日期、验菜品,商超收货员上阵把关
张玉菡(左一)和妈妈 受访者供图
“物资到了,我就帮忙负责分拣,看菜品,看日期,把把关。”张玉菡的妈妈杨倩屏退休前是一家商超的收货员,有着十多年的商超仓库点货的经验。
来了青菜,她会看看菜叶的成色;来了水果,她会挑挑新鲜度;来了米油,她要检查保质日期;来了鱼肉,她要闻闻是否腥臭。她告诉记者,帮社区居民团购就要为大家负责,不能辜负那么多人对自己的信任。
“让我妈来分拣验货,我放心。”张玉菡笑着说。
留守社区有了家的味道
除了针对社区老居民建立的微信群之外,热心的张玉菡还建了一个特殊的社区微信群。
“每次我都是单独给他们定制团购清单。”张玉菡说的他们,是8户留守在社区的留学生们。这些留学生来自澳大利亚、阿拉伯、加拿大等国,有的是一家四口,有的是单独一人,由于疫情无法回国而留守在租住小区内。擅长英文的张玉菡主动一一对接,承担他们的物资保障工作。
鸡肉、牛肉、三文鱼、意面……由于饮食习惯不同,她每次要到山姆超市去找寻他们清单上的物品,采购一次就是好几大包。
在群里,张玉菡的微信名叫“汉堡”,每次上门送完物资后,大家都会在群里狂赞一番“汉堡”,有的称她是女英雄,还有的直接喊她妈妈。
叫张玉菡“妈妈”的女孩是22岁、来自澳大利亚的卢博夫,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就读。她感激地说,“张妈妈经常给我送吃的喝的,我觉得她像妈妈一样悉心照料着我,我在这里感受到家的味道。”
疫情之下人心暖,志愿者被感动
留学生致谢张玉菡 受访者供图
平日里,张玉菡是个热心公益的人,这不是她第一次做志愿服务。她曾到红安做过小学支教,也曾每个月赴蔡甸爱心小院做小动物援助义工。在这次打通最后100米的志愿服务中,张玉菡觉得意义非凡,并不断被有爱的细节给打动着。
“第一次团购进货时是个雨天,我进了不少土豆,由于雨天路滑,很多土豆没有保存好,有户居民反映收到后有些烂了。”当时张玉菡很自责,惴惴不安地和供应商反馈,没想到第二次团购送货时,供应商补发了相同数量的新鲜土豆,“我赶紧分发给那户居民,结果他很体谅地说不用换了,留给小区的孤寡老人。”张玉菡感慨,疫情之下,人心很暖。
还有一对阿拉伯夫妇,用张玉菡采购的面粉做了烙饼,非要送上门表示感谢,“我极力相劝,跟他们说心意领了,等到疫情结束,我一定上门去大吃一餐。”张玉菡爽朗地笑着,转身忙着对接物资,匆匆结束了记者的采访,“比起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我尽的都是微薄之力。”
【编辑:陈冀滨 戴容】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