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方舱出院患者破千人,25天来他们这样迎接考验

当日出院的这批患者,收到了院方为他们准备的礼包,包括出院证明、鲜花和口罩。第1000位出院的患者张先生来自江汉区,他说,2月6日刚入住方舱时,还是有些担心,怕病情会加重,随着这里的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帮助下,病情逐渐缓解。为了感谢医护人员的辛勤付出,他帮医护人员分发饭菜、提醒少数病友注意舱内的安全和卫生。
3月1日下午3时,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联系上张先生时,他已被安排到江汉区一家酒店隔离,他说一个人一间房,条件不错,“非常感谢各个部门的悉心照顾”。
武汉协和医院院长胡豫介绍,到目前为止,江汉方舱医院开放床位1564张,先后有20支外省援鄂医疗队、本市5家医院与协和医院医护管理团队共同合作,现有工作人员共计1153名,累计收治人数和出院人数均居武汉各大方舱医院之首,为快速控制传染源起到了重要作用。患者入住方舱医院后得了专业医务人员的指导和标准治疗,绝大多数轻症患者病情明显好转,达到康复出院标准,降低了患者从轻症向重症的转化。
帮助千名患者康复的25天
2月5日下午5时,经过不到三天的建设,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变成江汉方舱医院,交付武汉协和医院运行。
如何带领全市6家医院的同行和来自全国的20支救援队,顺利完成使命,最大力度救助病人,使整个方舱医院迅速进入平稳运作,是摆在协和医院党委副书记、江汉方舱医院院长孙晖面前的最大考验。
当晚9时,第一个病人收进了方舱医院。按原计划,首批接收150名病人,然而至凌晨,方舱医院接到紧急任务,病人数要增加到800名!
孙晖一线指挥,医护同仁倾力配合,紧急调了40余名协和医院的医生护士参与方舱医院的转运接治工作,并尽可能简化分诊登记流程,避免病人扎堆。经过近10个小时的忙碌,病人总算收进来了。
第一关过了,可是方舱医院的硬件如何改善,病人如何有序安置,医护和物资如何协调到位,都是短时间内必须解决的难题。
孙晖迅速组建好了一个强有力的管理班子,拿出整体框架和流程,形成制度,经过与各医疗队和本地医院的快速磨合和通力协作,这些制度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方舱医院还组建了临时党委,辖4个党支部,为方舱医院的高效运行提供了强力支撑。来自协和医院的70多个医护人员中,50多个是党员,大家冲锋在前,发挥了模范作用。运行至第10天,收治人数达到1529名。
方舱医院对患者的管理也越来越精细。比如,在药品配送上,将方舱医院的信息系统连入武汉协和医院的信息系统,落实药师网络审核制度;舱内安装了CT检查设备,提高了患者预约检测速度;方舱内建立了患者临时党支部,在厕所管理、垃圾清扫、饮食发放等方面,减轻了医护等工作人员负担;为丰富舱内患者生活、舒缓情绪,方舱医院还开设了广播电台,每天定点三个时段为患者播放新闻资讯、健康科普、音乐等内容。
孙晖说,投入运行以来,方舱医院所有工作人员千方百计加快病床周转,医疗、后勤、安保、物资、技术保障等各工作组把医疗资源调配效率发挥到极致,保证“应收尽收”,做到“床等人”,全力缓解舱外候床患者压力。(记者王震 通讯员涂晓晨 刘坤维)
【编辑:向洁】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