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凌晨,43名医生微信群“大急诊”:胸痛患者转危为安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0-03-01 19:11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3月1日讯“@袁珊,病人资料、心电图拍照片”“病人有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要在核酸排除新冠肺炎前赶紧启动溶栓,否则猝死风险很高”……“CCU已安排好溶栓,正在做药物准备。”
  图为微信聊天截图
  2月28日,在接诊一例突发胸痛患者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协调多学科紧急协作,45分钟完成会诊和紧急治疗,病人转危为安。
  2月28日凌晨,41岁的王先生突发胸痛被紧急送往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血常规和CT影像结果大概率排除新冠肺炎,心电图显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且频发室早,抢救生命刻不容缓。
  0时10分起,一场生死时速大会诊在“心内-急诊会诊微信群”里上演。
  疫情非常时期,这个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魏捷紧急连线急性心血管病救治中心主任陈静,搭建起的微信生命通道,在群里43位医生的专业护航下,45分钟即完成了病人的会诊和入院收治。
  3时51分,急性心血管病救治中心黄兵医生在群里传来好消息:“家属积极配合,病人已于1时15分左右开始静脉溶栓,期待有个好的结果!”“两小时后心电图明显回落,患者症状缓解安静入睡,血管很可能已再通。”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本部承担起非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医疗救治任务后,全线作战的急诊科担子更重了。
  “从疫情开始到现在,人民医院急诊医生和护士始终都在前线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降低死亡率,是急诊人的一致目标。”魏捷教授介绍,急诊团队每天都在努力做好急诊患者的筛查、诊断、治疗、抢救、分流乃至基本的生活照料,甚至是为部分患者提供饮食。
  “等待和犹豫可能会失去最佳抢救时机,多学科通力合作能够加快诊疗节奏,让部分患者转危为安。”魏捷说。(记者伍伟 通讯员杨岑 杜巍巍)
  【编辑:陈学忠 刘航】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