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7小时全程直击——一包新鲜蔬菜从田间地头到社区民手中

这份价值50元的16斤蔬菜包里,包含有5斤莲藕和3斤西兰花。
当天一大早,记者赶往新洲区涨渡湖楚河莲藕种植基地和马驿湖大队的西兰花种植基地,直击了这两种菜品从采挖、分拣、装袋,运输,到社区居民手中的全过程。
据了解,涨渡湖楚河莲藕种植基地藕塘有2000亩,蔬菜有200多亩,是长江严选蔬菜企业——武汉市楚河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熊任权承包的。
记者看到,采挖莲藕、采摘西兰花过程中,种植基地员工都戴着口罩。熊任权说,师傅们每天下去挖藕和采西兰花前,都会测量体温。同时,还对运输车辆用酒精、84定期进行消毒。
8:00】种植基地员工已劳作一个小时




8时许,记者赶到位于新洲区涨渡湖街沙湖大队楚河莲藕种植基地时,熊华成、熊泽民、熊胜华等几名挖藕师傅,已经穿着潜水衣,在水中劳作了一个小时。
藕塘里的水没过膝盖,每当他们弯腰将一根根莲藕从泥里拔出时,都要将莲藕在水里摆一下,把莲藕上的泥巴冲掉。
“每天早晨7点钟到晚上6点钟,每人可挖藕1500斤,虽然辛苦,但能让居民吃上新鲜的莲藕,累点也觉得值。”挖藕30多年的熊华成说,他家住辛冲街程铁村,距离涨渡湖30公里。从2月6日到现在,一直没有回过家,吃住在楚河莲藕种植基地,共计采摘莲藕3.5万斤。
熊华成说,现在可以用高压水枪挖藕,水枪的冲击力可以将藕塘里的泥土冲散,莲藕就会飘上来,比以前轻松多了,挖藕效率翻倍。


“差不多30分钟就可挖200多斤,恰好可以装一筐。”一会儿,熊华成、熊泽民、熊胜华将挖出的莲藕装筐后,抬到路边,准备运往分拣中心。


在距离沙湖大队楚河莲藕种植基地10公里外的马驿湖大队的西兰花种植基地,49岁的宋学恩背着箩筐,正在采摘西蓝花,“一筐60斤,每天可以采摘2000斤。”宋学恩的工作时间同样是朝7晚6,他说,这几天需求量缩减,采摘的数量也相对减少。
宋学恩扳着指头算了一下,疫情发生以来,他一共采摘了大约4.6万斤西兰花。
11:30】清洗、称重、装袋



11点30分,在楚河莲藕种植基地分拣中心,工人们将运回的莲藕清洗干净,将西兰花多余的茎杆去掉,然后称重、装袋,与另外采摘的包菜、莴苣、大白菜、南瓜等蔬菜一起打包装袋。
记者看到,分拣中心的蔬菜还有白萝卜、南瓜、生姜、大蒜、莴苣,包菜,胡萝卜、白菜等。




熊任权说,有些蔬菜,因没有种植,为了满足居民团购,则从从汉口北四季美蔬菜批发中心批发来的。当居民需要大米、食用油时,他都会批发一些送到社区。疫情期间,车辆通行、人员调配等方面,得到了新洲区、涨渡湖街、市农业农村局的大力支持。
12时10分】246份蔬菜装车进城

12点30分,246份蔬菜装车后,熊任权和司机程勋顾不上吃饭,每人拿着一瓶矿泉水和一罐八宝粥,跳上车,趋车前往市区。
司机程勋,驾驶着疫情发生前三个月购买的厢式货车,等待装车后,将6吨蔬菜运往社区。程勋说,每天他都会为车辆里消毒,疫情发生后,家人一开始不赞成他跑运输,在他的极力劝说下,家人同意了,“抗击疫情,人人有责”。
供货最多的时候,熊任权要向20多个社区配送蔬菜。每次,熊任权都会与司机一起,驱车赶往武汉市区,将蔬菜交给社区。
“疫情期间,为了让更多居民吃上新鲜蔬菜,从早忙到晚。作为蔬菜基地,涨渡湖的种植大户,保供责无旁贷。”熊任权说,每天5点30分起床,到晚上10点钟才能将当天的工作忙完。安排人员采摘蔬菜、协调车辆通行、联系蔬菜团购的团长,每天接听电话在100个以上。
13:50】“虽然很辛苦,但觉得很值”


13点50分,驱车80公里,满载蔬菜的车辆,到达此行的第一站——江岸区丹水池街丹东社区,在4名消防队员的帮助下,该社区130份蔬菜卸下。
丹东社区副主任、长江严选“团长”郭琼说,为了让居民吃上新鲜的蔬菜,这段时间,她既要忙社区的工作,又要以“团长”的身份为居民团购蔬菜,“虽然很辛苦,但能为居民吃上新鲜的蔬菜觉得很值”。
当看到有合适的团购蔬菜,郭琼就会在社区群里发出信息,需要的居民就会接龙。
郭琼说,这批蔬菜是2月29日下单的,3月1日中午就送到了,很及时。
就在这时,岔马路消防救援站4名消防员赶来,将130分蔬菜一会就卸下。29岁的消防员尤华威说,居民团购蔬菜送达时,只要当时没有任务,都会前来帮忙搬运。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战胜疫情。
14:30】“我和老伴可以吃上三四天”<


大约14点30分,拿到蔬菜包的62岁的居民钟永珍很开心,“在家里能吃到新鲜的蔬菜,与菜农、蔬菜配送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辛苦离不开,很感谢他们”。她说,这袋16斤的蔬菜,“我和老伴可以吃上三四天”。
“供应很及时,前一天在社区群里接龙团购蔬菜后,第二天就能拿到。”拿到蔬菜包的居民陈小娥说:“各方面为了保障居民生活物资的正常供应,都很尽力,我很满意。”
当天,熊任权和司机程勋还往滨江苑、花惠等6个社区配送了蔬菜。当晚,他们配送的这批新鲜蔬菜摆上了不少市民的餐桌。
【编辑:向洁 邹丹雨】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