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战“疫”第二战场,多亏了这支网络奇兵​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0-03-05 16:18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40天

  解答市民咨询4万余人次

  在武汉战“疫”的第二战场

  有一支网络奇兵

  汇集了全国各地的医生志愿者

  通过互联网平台回答市民健康咨询

  分担诊疗压力、缓解民众焦虑

  1月25日,根据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部署,武汉依托“民呼我应”平台——市网上群众工作部·长江网武汉城市留言板开通“在线问诊”平台,通过互联网平台回答市民健康咨询,分担诊疗压力、缓解民众焦虑。

  网络这端是坚强的武汉人民,网络那端,是本地以及全国各地的医生志愿者团队。40天来,这支网络奇兵通过问诊平台,解答市民咨询留言4万余人次,评价满意度超过98%。

  “感谢你们,我们终于能睡安稳觉!”这是市民对医生的满意评价,也是武汉人民对问诊平台的高度赞许。

  四次专家团“扩列”、两次平台升级 优化市民就医咨询服务

  1月23日,为严防疫情扩散,武汉实施交通管制。正常生活陡然打乱,市民“宅”家里,面临未知的新冠病毒,他们心生忐忑:我会不会被感染了?怎样自查健康状况?遇到其他疾病怎么办?

  为应对这部分市民的健康需求,武汉依托“民呼我应”平台——市网上群众工作部·长江网武汉城市留言板推出“长报记者代问”专栏,市民在留言板咨询,由长江日报康养事业部新闻记者进行“代问”。专栏首批集结了来自武汉各大医院的21名专家志愿者,涵盖呼吸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肾内科、感染科、妇科、产科、儿科、急诊科、耳鼻喉科、眼科、皮肤科、心理科等临床专科,为市民提供网络咨询服务。

  市民在留言板咨询的问题,由记者在专家群内“代问”

  1月25日专栏上线,市民反响非常强烈,几乎每天都能收到数千条咨询,最高峰的一天,咨询量超过8000人次。

  1月31日,在武汉市新型肺炎防控指挥部的指导下,专栏进行了首次升级,改造成“在线问诊”平台,从2月2日开始通过三大电信运营商、“微邻里”公众号等渠道向市民推广,此后几乎每分钟都能收到市民在线问诊留言近百条。

  为应对市民的大量咨询,在此期间,专家志愿者团队又进行了两次“扩列”:“好医生”王争艳、“侠女医生”涂蕾、“新锐青年医生”周宁这些“星级”医生纷纷入驻,武汉同济医院“同济医生说肺炎”专家团队加盟,不少外地的医生志愿者也申请加入,队伍越来越壮大;随着战“疫”形势加剧,团队里的专家纷纷应召上一线,又发动在家休产假、在外地进修的同事前来充实队伍。

  怎样优化市民的咨询体验、加快咨询速度?2月5日,“在线问诊”平台二次升级,第四次扩充团队,急邀全国各地的医生志愿者加入,可直接通过平台解答市民咨询。一个多月来,共收到市民咨询留言4万余人次,专家志愿者团队全部予以解答,评价满意度超过98%。

  从担心生病到积极保健咨询风向折射“战疫”乐观变化

  “喉咙痒、想咳嗽,是不是要到医院去拍CT排查疾病?”“总觉得胸闷,一想到疫情就心里发慌,这是感染了新冠病毒的表现吗?”“今天下楼领鸡蛋,回来直接放进冰箱,会把病毒带回家吗?”

  咨询平台上线初期,收到大量市民咨询都与新冠病毒有关,有些市民担忧自己健康状况,也有些市民只是出于恐慌心理,仅有相似状况就担忧自己被感染,并因此焦虑、失眠。

  对此,专家志愿者一方面帮助市民分析病症、指导用药,另一方面还提供“心理按摩”,帮助缓解市民的焦虑情绪,提供全方位咨询服务。

  “我终于可以放心地睡个安稳觉了!”这是远在四川达州的21岁女大学生刘芳的感慨。她在家隔离20天后仍担心传染风险,总觉得胸闷、心跳加速、失眠,于是通过“在线问诊”平台发出咨询。经过专家志愿者、武汉市肺科医院呼吸内科杨澄清的指导,小刘终于放下心来,摆脱了恐慌心态。

  随着战疫形势逐步缓解,市民的咨询范围扩大了,咨询小儿感冒用药、缓解皮肤疾病、日常保健问题的变多了,咨询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康复问题的人也变多了,市民的心态也更加缓和。

  “现在不方便到医院看病,但是能通过网络渠道咨询医生,基本能解决市民的普通就医需求。”市民陈女士说,她前几天身上起了红疹,在线问诊后医生推断是皮肤过敏,建议她擦些对症的药膏、同时忌口,陈女士很轻松就完成了一次就诊,“比直接跑医院更方便”。

  目前,市民如有就医需求,可通过以下渠道参与“在线问诊”:

  一键扫码进入问诊

  通过武汉城市留言板微信号(ID:whlycjw)提问

  通过长江网武汉城市留言板(http://whly.cjn.cn)提问

  (来源:武汉晚报 记者:唐智峰 黎清 祁燕 王春岚 制作:费吟梅 校对:高迪佳)

  【编辑:邹丹雨】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