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连续23天无新增病例,下辖所有大队及社区无疫情,新洲首个无疫情街是这样做到的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0-03-07 17:12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3月7日讯3月6日,新洲区公布了第一批无疫情小区、社区、村(大队)名单,涨渡湖街所辖的26个大队及1个社区全部榜上有名,成为新洲区首个无疫情街。

  据新洲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最新统计,自2月13日零时至3月7日零时,涨渡湖街已经连续23天无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3天以内无一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发热病例、密切接触者等“三类人员”的非解除者。“我们已经申报无疫情街道。”涨渡湖街党工委书记雷健镔告诉长江网记者。

  沐家泾社区唯一的进出口被严密管控。通讯员王林军 摄

  早发现早隔离,及时切断传染源

  1月23日,涨渡湖街开始大排查行动,对辖区内所有居民进行信息采集、测量体温、宣传引导等。

  “排查结果让我们非常紧张。”雷健镔介绍,当时在家居民有5713人,其中春节返乡人员779人,且大部分是从中心城区返乡的。地处较偏的涨渡湖街一下子站到了战“疫”的风口浪尖!

  1月23日晚,涨渡湖街道就接到信息:一位长年在华南海鲜市场做批发生意的居民因感染新冠肺炎在金银潭医院去世。而前方排查人员报告,在华南海鲜市场附近做水果生意的返乡人员刘某体温异常,有发热、乏力等症状。

  “立即采取措施!”街道连夜安排车辆,将刘某送到区定点医院,并对两户居民家属进行体温检查,询问身体状况,详细了解出行路线、接触人员等。

  1月24日,涨渡湖街紧急对所有返乡居民家庭,特别是有华南海鲜市场接触史的返乡居民家庭实行隔离,加大巡查力度,发现身体异常状况第一时间上报、送诊,并将密切接触者送往区集中隔离点观察,及时切断传染源。

  由于实现了早发现、早隔离,全街之后增加的确诊病例大都是被隔离观察的密切接触人员,疫情被严格控制,没有出现扩散。

  高度警惕保安全,让干部群众警惕起来

  6日上午,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在涨渡湖街沐家泾大队看到,一条小路是大队通往外界的唯一出口,路口用帐篷、活动铁围栏隔断,大队干部、民兵、志愿者正在值守,来访者“通关”步骤繁琐:扫健康码、量体温、喷洒酒精消毒,登记人员信息。

  大队书记陶俊鹏介绍,大队通往外界的另外两个口子已实行硬隔离,只留下这一个活动出口,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

  抗击疫情战斗打响后,涨渡湖街在新洲率先实施“战时”管控:

  对所有社区、大队出入口进行封控管理,外人一律不许入内,村内人员没有特殊原因也不允许外出。

  全街103名党员干部、160多名志愿者逐一上门入户宣传防疫知识,发放口罩,消毒消杀。

  禁止村民出门拜年、聚餐、打牌,要求返乡人员在家隔离,无事不得出门。

  如此严格的封控管理,如何发动村民?如何取得村民的支持?

  “一个字,怕!”雷健镔说,不仅要让群众“怕”,更重要的是要让基层党员干部“怕”,“这里的‘怕’不是制造恐慌,而是通过宣传发动,让大家一定要高度警惕,确保安全!”

  “群众不‘怕’,封控工作就会不扎实,不彻底。”陶俊鹏说,要把风险告诉大家,让大家真正明白“不出门才是安全的”,自觉支持配合封控管理。

  3月3日,落儿湾大队一名70岁村民去世。当晚,大队书记周贤忠上门看望慰问,家属主动向周贤忠承诺:“丧事简办!谢绝亲戚朋友到家吊唁。”

  保供全部送货上门,居民需求不出社区

  “李师傅,这是你家的奶粉,包裹已经消毒了。”3月7日上午,新洲区检察院下沉街道干部成芳将从新洲城区取到的快递,送到沐家泾社区李师傅家。李师傅之前在网上购买了两箱婴儿奶粉,货送不到村里,又不能出门自提,只好打电话向街道求助。

  为保证群众生活需求,涨渡湖街充分挖掘农村家庭自给自足的潜力。防控前期,蔬菜等物资基本做到自供;后期采取集中采购、分户配送的办法。社区、大队安排志愿者,对接居民需求,集中采购米、油、肉类、婴儿奶粉、尿不湿等生活物资,消毒后送货上门。

  沐家泾社区是一个老旧开放式社区,269户880位居民分为三个集中居民点,最远的一个居民点在双柳街道内,是一块“飞地”,有47户居民,与居委会距离近10公里。

  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及生活保障,社区副主任吴和平主动请缨,专职负责这“飞地”居民点和另一个居民点工作。因为不会骑电动车,她总是走路往返两个相距2公里的居民点,每天最少4次,检查卡口、测量体温、发放物资……“我的微信步数每天最少都是2万步。”吴和平说,“只要居民安心宅在家里,我们辛苦一点没啥。”

  “各社区、大队基本上3到5天集中采购一次,有些个性化、紧急需求,我们专门安排人对接。”雷健镔说,尽全力让群众有需求不出社区、大队。(记者李亦中 通讯员程书雄 王林军 程方勇)

  【编辑:胡慧 余倩】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