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每天陪娃崩溃“渴望上班”,高质量陪伴不是高要求陪伴
长江网3月14日讯(记者毛茵)“我就像个充气球,下决心好好陪孩子,结果总是被她弄得火冒三丈!”刘女士面对精灵古怪的8岁女儿,时常要崩溃。心理专家认为,父母需要完成的是高质量的陪伴,而不是“弥补愧疚”和“完成任务”。
刘女士是某单位业务员,平时忙得根本无暇照顾孩子。这段时间宅在家里,以为可以补补亲子课,结果每天鸡飞狗跳,“我盼望快点上班!”刘女士一肚的苦水,“上网课,我比她还累,到头来是我上课她挑刺;变着花样陪她玩,最终以不愉快收场。画个水彩,孩子总是搞得到处是颜料,我每次都忍不住发火,搞卫生的时间比玩的时间还长,做出来的东西也完全不是那个事。给她念童话,她也听不下去。一些亲子游戏、陪伴攻略,也只是想象得很美好,操作起来却是那么难!”
湖北省中医院精神心理科汤慧明教授说,为“陪伴”而陪伴导致了一些家长的陪伴失效。不少家长陪伴的最大目的,似乎是弥补以前忙工作、应酬对孩子的愧疚,而在这个“迫不得已”的长假,只好硬着头皮去陪伴,而且认为“陪伴了”,我就是好爸爸、好妈妈。在陪伴中往往还会对孩子提出学习要求,孩子达不到,就会产生矛盾。
汤慧明教授说,高质量陪伴不是高要求陪伴,也不是100分的陪伴。高质量陪伴没有量化标准,但是可以留出专属时间,避免随意式互动,用心倾听等等。放下手机,投入身心,稍微降低一下对陪伴的预期,可以先做到“合格的陪伴”。不要带着“任务”进行,不是让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做事,也不是父母实现自己预设的完美想象,而是一场平等的交流和愉悦的互动。在陪伴时,父母不要功利性地指望孩子能产出点什么,从而为你增添光环和成就感。既要考虑到孩子的接受度,也要尽量挑选自己感兴趣且操作性可行性较强的玩法。
【编辑:周茜 黄亚婷】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