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青春的力量,时代的脊梁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0-03-17 07:38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新华社武汉3月16日电(新华社记者胡喆 李伟 侯文坤)过去,有人说他们是娇滴滴的一代;如今,他们成了抗疫一线的主力军。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中所指出的那样:“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

  一大批在抗疫一线的年轻医护人员,践行责任、担当和使命;千千万万个“90后”“00后”奋战在工地、社区、工厂以及运输保障等各条战线……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青春信念:

  越是艰险越向前

  在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有1.2万多名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95后”甚至“00后”。

  近日,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的34名“90后”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在抗疫一线抢救生命的情况,表达了继续发挥党员作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的决心。

  4批驰援湖北医疗队,3家附属医院,426人,这是北京大学驰援湖北的阵容。

  这些人中,有刚满24岁青春活泼的护士,有推迟婚礼的准新郎,有刚当上父亲的青年医生,有刚刚给孩子断奶的妈妈,覆盖了医院的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感染管理科等科室。

  出征前,有母亲一夜没睡,凌晨3点就开始蒸馒头为即将上前线的儿子送行;有人自始至终都没告诉父母,母亲从电视上看到新闻,哭着打电话过来;有人向三岁半的儿子解释,自己是去一个叫武汉的地方“打怪兽”……

  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一大批“90后”甚至“00后”,他们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

  用压舌棒固定舌头、用拭子越过舌根,为了黏膜细胞收集精准,还得用拭子在咽部后壁反复擦拭,这样的操作常常让人感到不适,点点飞沫也会随之喷溅而出……

  这是由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护士组成的发热门诊咽拭子采样队日常工作的场景,他们是离病毒最近、暴露风险最高的一群医务工作者。

  战斗在与病毒较量的最前线,这支队伍的7名组员中,5人是“90后”,小组累计采样7000余例。

  这群年轻的“90后”男孩、女孩,戴上口罩、护目镜,穿上防护服,向险而行,他们说:“对得起职业,对得起患者,我们无悔!”

  “我不想哭,哭花了护目镜就不能做事了,对不起……”

  一句朴实的话,让全国人民记住了这位大眼睛的姑娘——广东省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科ICU护士朱海秀。

  除夕那天,朱海秀收到护士长发来的消息:“海秀,你愿意去支援吗?”朱海秀没有犹豫:“如果国家需要我的话,我一定会义无反顾,所以当时就报名了。”

  在武汉,她要面对的是很多前辈都没经历过的挑战。因为穿着几层防护服,哪怕再渴,朱海秀和同事不喝水、也不吃东西,为的是不想浪费防护服,为的是多些时间和精力照顾患者。

  与疫魔的较量,没有硝烟,但生死的考验真真切切。对朱海秀和更多她的同龄人而言,这都是一段刻骨铭心的青春记忆。

  “穿上防护服,我就不是个孩子了。”20岁的刘佳怡随广东医疗队驰援湖北,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悉心照料患者。

  “没有生而勇敢,只有选择勇敢。”同样才20岁的谢佳慧是福建支援湖北医疗队中“最小的娃”,临行前弟弟问她去哪儿,她答道:“去救人!”

  “90后”“00后”已经长大,他们听过先辈们奋斗的故事,见证或听闻汶川地震、抗击非典的危急时刻。现在,轮到他们挺身而出,在抗击疫情一线谱写自己的青春之歌。

  “战友们,你们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抗击疫情,守护健康,在灾难面前,挺身而出,你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96岁的战斗英雄张富清,近日为奋战在疫情一线的“战士”们送上祝福。笑称自己也是“90后”的老英雄,由衷赞叹青年一代在疫情中的表现。

  青春力量:

  战“疫”前线筑长城

  小小的年纪,大大的担当。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他们是抢救生命的战斗员、是疫情防控的宣传员、是交通卡点的守门员、是物资转运的勤务员……

  在与疫情较量的各条战线上,广大“90后”“00后”中国青年走在时代前列,勇做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他们不畏惧艰难险阻,用青春和汗水让世界刮目相看。

  “这个时候,我们不上谁上?”“90后”刘宜是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沌口街枫桦苇岸社区的党支部书记。疫情暴发后,她和社区工作人员与党员、群众、志愿者一直守在第一线,很久没有睡过一晚好觉、吃过一餐好饭。在她的带领下,社区成立防控工作小组,商议防控方案,细化防控责任,领着社区工作人员、党员和居民志愿者承包楼栋单元、商铺门店,疫情防控几乎成了这段时间她生活的全部。

  居民一句“有她在,我们宅在家里,不发愁。”是刘宜最大的动力。

  “自觉加入突击队,不计报酬,不讲条件,无惧生死,履职尽责,保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1月下旬,武汉市公安局硚口区分局成立由民警和辅警组成的“抗击疫情突击队”,两名“95后”女民警乐翥、朱新年写下请战书,主动请缨。

  到方舱医院巡逻,在定点医院执勤……一个多月来,1996年出生的内勤民警乐翥和战友们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对39个重要点位进行支援。

  突击队中年龄最小的队员,1996年出生的朱新年第一时间从黄石老家赶回武汉,同样奋战在防控疫情、维护稳定最前沿。

  “青年民警就是要往前冲,我们要在疫情中贡献自己的力量。”朱新年说。

  在一些人眼中,年轻人没吃过什么苦,经不住风浪,挑不起重担,但在危难关头,他们不退缩、不彷徨,从挫折中不断奋起、永不气馁,一心为战“疫”“做点什么”。

  “这次,换我们来!”“90后”武汉姑娘华雨辰,在志愿者队伍中当过司机、搬运工、播报员,哪里需要就奔向哪里。

  作为一名“武汉伢”,20岁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子余汉明寒假在家主动报名做起志愿者,为空巢老人、社区居民忙前忙后。他说:“我们是年轻的一代,更是代表希望的一代。”

  一张张面孔虽稍显稚嫩,一双双眼睛却坚定认真。年轻的身影逆行而上、敢打敢拼,在战“疫”前线筑起青春的长城。

  当疫情来临,27岁的温瑞决定留在武汉,他是中国铁建中铁十五局的一名现场安全员,负责武汉长江二桥的亮化维护保养。

  尽管现在没有多少人来观赏,但每到夜晚“武汉加油、中国加油、致敬抗疫英雄”这样的灯光字样,都在温瑞的注视下亮起。

  这些夜空的“星”,闪烁着城市的“光”,正如同青年一代,涌动着国家的青春力量。

  青春中国:

  挺起新时代共和国的脊梁

  在这次抗击疫情斗争中,人们看到了更多“90后”“00后”刚毅果敢的身影。

  “撒娇、卖萌、宝宝”……类似这些词语是部分“90后”“00后”身上的标签,很多人曾经担心年轻人能否扛起未来的重担。

  就在今天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内外,人们看到,年轻人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责任,描绘了“大写的青春”。

  他们,在战“疫”里“绝不缺席”——

  彭银华、夏思思,用生命交出了属于“90后”医生的奋斗答卷。

  更多像彭银华、夏思思一样优秀的“90后”“00后”们,仍然义无反顾地冲向了抗疫最前线……

  一寸山河一寸血。疫情期间,新一代青年绝不做“不知有汉何论魏晋”的桃花源中人。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与化学学院学生徐子扬正月初一跟随父亲踏上从老家返回武汉的征程:参与火神山医院建设。“10天建成一座医院,中国人、湖北人做到了。”亲身经历这一切,他感受到中国力量、中国精神。

  这个寒假,因疫情留守在家的100多万湖北高校学子“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线上线下,为疫情防控注入青年力量……

  他们,在战“疫”中“破茧成蝶”——

  “昨天已安全抵达,明天即将打响第一场阻击战。此刻,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写下入党申请书,请党组织在防控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考验我。”

  刚脱下新婚礼服,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0后”护士郭亚茹在焦作市支援湖北应急医疗队驻地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武汉市江汉区妇幼保健院“00后”护士郭诗敏,在进入隔离点工作30天后,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她说:“觉得自己不再是个稚嫩的孩子了。”

  长时间戴口罩、穿防护服,郭诗敏从未叫过苦。护士长郭丽君说,这个爱美的姑娘并没有因为脸上长痘而伤心言弃,选择继续战“疫”,郭诗敏的表现改变了她对“00后”的看法。

  来自黑龙江伊春的24岁男护士杨扬,支援湖北孝感已一个多月。远在2700多公里外的家乡,同为“90后”的未婚妻王珊珊也奋战在医务岗位。

  特殊时期,无论前后方,都是战场。遥遥千里相隔,这对年轻人一同坚守,书写着“90后”青年群体的“确幸与浪漫”。

  一所是“红色工程师的摇篮”,一所是“与祖国同频共振”的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2.5万余名学生党员在线“同上一堂党课”。

  “一个组织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干部就是一面旗帜。”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邵新宇说,通过勉励学生党员传承红色基因,向抗疫英模学习,能够让他们带头严格要求自己,带头珍惜时光,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党员先锋。

  他们,正成为爱国担当的青年生力军——

  一支支青年突击队奋勇向前,一个个感人瞬间,一段段动人故事,展现出当下中国青年的青春“蝶变”。

  国无安,何有家?疫情带来深思之后的行动参与,也是一场特殊的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不能亲临主战场,但我们能坚持在大战中坚定信心、不负韶华,在今后更长的人生大考中交出合格的答卷。”成为不少年轻人共同的心声。

  “让逆行者更安心战‘疫’”——2月15日以来,武汉大学865名大学生志愿者怀揣共同的梦想,一起为100多家医院的556个一线医务工作者家庭提供“多对一”线上教学。

  在疫情的特殊时期,作为身在武汉的航天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四部团委以“航天技术+疫情防控”的小知识形式,激发更多孩子们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

  雨水节气,华中农业大学发出倡议,师生用所学帮助村民防治病虫害,下田打药施肥,跃然农事一线,共同上好“田间大课”。

  中南民族大学石榴籽志愿服务队广大青年们在返乡结束隔离期后,主动向社区(村)报到,争做疫情防控青年生力军,收集疫情信息、绘制漫画、将信息翻译成民族文字……

  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际遇。在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承中,青年就是每一个时代的接棒人。

  樱为你、等新篇,晴空正好,天光未老。

  春天的武汉,盛放的樱花牵动着无数颗年轻的心;未来的武汉,将再次敞开怀抱迎接百万学子归来求索。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人们坚信,青年一代一定能成为民族复兴征途上闯关夺隘、攻城拔寨的先锋力量,在经过疫情洗礼与淬炼后,必将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青年一定行,中国一定能!

  【编辑:朱曦东】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