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走访在医院、社区、隔离点,流调员持续搜寻病毒蛛丝马迹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0-03-22 21:16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3月22日讯(记者罗兰 通讯员袁皓) 截至3月22日,武汉连续4天新增确诊病例和新增疑似病例均为零,而流调队员们却没有丝毫的松懈。他们依然走访在门诊、社区、康复驿站和隔离点,搜索疾病传播链的蛛丝马迹。22日傍晚,武汉市疾控中心流调队员吴晓旻风尘仆仆地从隔离点回来,着手撰写精细流调报告。

  第一时间勇敢面对未知病毒

  1月2日,吴晓旻到金银潭医院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80多天来,吴晓旻大部分时间驻守在基层,没有休息过一天。最近一次回家是1月21日,他隔着大门和妻子聊了半小时,带走换洗衣物,此后和妻儿只能视频见面。

  对于一个新发传染病,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摸清疾病传播链至关重要。1月2日起,吴晓旻带领市疾控中心流调二组开始在金银潭医院进行流调。这里患者集中且多为重症,危险性最高。流调员们与患者零距离交流,有时要贴得很近才得听到他们的声音,往往访问一位患者得谈上1-2个小时。

  “说不害怕是假的!”吴晓旻反复强调、监督流调员们的防护规范,提醒他们访谈中要体恤患者的病情和心情。流调员们仔细询问患者14天内走过的踪迹,记下接触过的每一个人。有的患者参加了亲友聚会,流调员们就把其十几个密切接触者一一找到。

  两年国家级培训有了用武之地

  吴晓旻和队友在湖北省人民医院进行流调

  2017年起,吴晓旻在中国疾控中心接受CFETP(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为期两年的培训,反复模拟各种传染病的现场处置,在疾病监测、信息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和处理能力等方面得到很好的锻炼。他庆幸自己学到的知识,有了用武之地。

  在流调过程中他发现,刚开始时武汉流行病学调查使用的是全国统一表格,长达三页纸,需要1-2个小时才能完成。他提出应该针对武汉实际情况优化问询内容。建议被采纳后,这份武汉地区独有的精简表格,即抓住了重点,又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为锁定密接者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武汉清零了,我们更要慎终如始

  “日清日结”是武汉市对流调提出的硬指标。

  高峰期间,一个流调员一天完成病例调查数量上限是40个,后期还有流调表的整理及录入等繁琐的工作。除了身体的疲惫,吴晓旻最牵挂的是年轻队员们所承受的巨大的心理压力。

  电话调查时,有时刚一开口,对方就哭了;有的患者我们多问他几句,电话那头便一通埋怨甚至责难。“那个时候,患者身陷病痛与恐慌,还要被我们刨根问底,确实会急火攻心,我们特别需要理解和同情他们。”而当患者耐心回答并道出一声感谢时,吴晓旻会特别感动。他叮嘱队员们要对患者更多一分宽容与体谅。

  随着全市防控形势持续好转,3月初,防控策略进一步调整,吴晓旻加入到精细化流调队伍中。他带领队员前往各城区,通过精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掌握每一例病例发病情况、暴露史、接触史等流行病学相关信息,分析聚集性疫情的传播特征和传播链,做好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判定,防范疫情的蔓延和传播。虽然确诊病例数逐渐没有了,但每一个病例都要形成高质量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要把病毒传播链条上的每个环节彻底摸清楚,探明每个病例的感染来源和活动轨迹。

  他说:“越是到胜利在望的时候,我们越要保持头脑清醒,慎终如始。”

  【编辑:陈冀滨 戴容】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