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60多个昼夜顶在疫情防控最前沿,武汉建工铁军火线出击“四大战役”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0-03-26 07:48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讯  从寒冬腊月到春暖花开,60多个昼夜,武汉建工集团这支“建筑铁军”连续出击“四大战役”——改造定点医院隔离病房、建设火神山医院、改造方舱医院、下沉社区防疫,为打赢武汉保卫战拼尽全力。

  这是一家全市最早奔赴一线的建筑国企,1月22日接到改造定点医院隔离病房任务,当天组织队伍进场作业,24小时内改造完毕,至今已完成18所定点医院30余次隔离病房改造;这是一支把红旗插上火神山的突击队,承担建设医技楼、ICU病房等“心脏部位”的重任,高峰时调集4000余名作业人员和数百台大型机械,边设计、边施工,圆满完成任务;这是全市首批参加方舱医院建设的队伍之一,昼夜施工,火速改造武汉客厅等5座方舱医院,提供病床1.2万余张;这是一群贴心的“子弟兵”,300余名党员干部下沉服务全市6个中心城区、1个开发区的14个街道、30个社区,日夜守护在群众身边——武汉建工以实际行动彰显铁军作风,诠释家国情怀。

  “火神山功臣”冲锋在前

   

  程曦在火神山医院建设现场 通讯员邹进 苏焕 供图

  1月24日除夕,在连续奋战36小时完成市四医院病房改造任务后,时任武汉建工集团下属股份公司副总经理的程曦,即刻奔赴火神山医院建设一线。作为现场总协调人,他每天步行3万步以上,奔波于建设指挥部、会议中心、兄弟建设单位、卫健委、监理公司等多个单位,讨论施工方案、划分工作界面、确定进度目标,有力推动了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

  2月1日凌晨,三间CT室的防护门因交通堵塞无法进入施工现场。程曦跑到知音湖大道,协调指挥交通,将车引导至离工地最近的地方,又组织人力搬运每扇重达300公斤的防护门,至凌晨3时所有防护门就位并投入安装,确保了设备调试。

  医技楼是火神山医院的核心,功能复杂,土方工程量巨大,程曦严密组织施工,仅用9天时间建成,为医院早日收治病患赢得宝贵时间。

  程曦勇挑重担,冲锋在前,为抗击疫情作出重要贡献,经武汉市国资委党委和武汉建工集团党委研究决定,报市委组织部同意,火线提拔他担任武汉建工集团副总经理。

  他头发上的汗水结出冰霜

  

  田为在火神山医院建设现场 通讯员邹进 苏焕 供图 

  “接到任务立即行动,不怕困难,不讲条件,当天落实到位,问题绝不过夜,这就是全体武汉建工人解决一切困难、创造建设奇迹的唯一办法。”武汉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经理田为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作为火神山医院ICU病房、医技楼和1号病房的生产负责人,田为带领团队吃住在现场,24小时不间断施工。凛冽的寒风中,头发上的汗水结出冰霜,双手长出冻疮,嗓音嘶哑甚至一度失声,但他什么也顾不上,只是想尽办法克服重重困难,确保项目按期交付。他处处替医生、患者着想,主动承担了各参建单位工作范围以外的道路铺设、衔接等“边角料”工作。在施工收尾阶段,他又反复排查,力争零缺陷。

  接下来的任务是武汉市一医院隔离病房改造。这里病患扎堆,穿防护服不方便施工,只能戴个口罩上阵,田为二话不说,带领团队进场作业,最终圆满完成任务,为该院增加床位1300张。

  此后,他又到硚口区增援,参与和指导了3座方舱医院的建设工作。

  “请把最难最重的活给我”

   

  陈慧涛在项目建设现场 通讯员邹进 苏焕 供图 

  春节前夕,武汉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陈慧涛正和家人待在应城老家。得知集团要抢建火神山医院,他主动请缨,火速返汉。

  到达建设现场后,陈慧涛找到领导说:“我请求把最难最重的活给我,我保证完成任务!”于是,底板混凝土浇筑泵车架设、混凝土罐车进场道路铺设和交通指挥成了他的首要任务。为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3000多立方底板混凝土的浇筑,他决定扩大可施工作业面,在原有两台泵车的基础上调增一台。通过精心策划和两天一夜的连续奋战,医技楼及ICU底板混凝土顺利浇筑完成,为后续施工争取了宝贵时间。

  2月7日,陈慧涛又作为项目负责人奔赴湖北省委党校新校区方舱医院改造现场。改造前的清理工作量巨大,且市内同时有多个方舱医院在建,短时间内调集大量施工作业人员和施工所需各类施工材料设备均存在较大难度,他在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克服重重困难,组织近800名管理和施工人员,两班倒24小时昼夜施工,于2月15日顺利完成改造任务。

  给老奶奶端来煨好的藕汤

   

  余清清(右)为社区居民测量体温 通讯员邹进 苏焕 供图 

  武汉建工广西分公司项目执行经理余清清在武汉开发区泰富城小区下沉,每次送爱心物资上门时,都会细心地跟居民聊几句家常。得知78岁的独居老人徐奶奶家洗衣机坏了,床单被罩很久没有清洗更换,他邀约三位志愿者一起上门,清洗床单被罩和衣物,打扫厨房。为了让老人晚上睡得舒服些,他们还把棉絮全部抱上楼顶晾晒。

  做卫生的过程中,余清清了解到徐奶奶家中煤气尚未接通,一直靠电饭煲水煮青菜,吃不上喜欢的炒菜。隔天,他从家里端来煨好的藕汤,还发动三位住在附近的志愿者把炒好的菜送给徐奶奶。

  志愿者每天需要收集居民的体温数据并上报。余清清刚接手这项工作时,有些住户觉得麻烦不太配合,他就在发放爱心物资时,耐心地教他们接龙上报。熟悉了以后,居民看到他总会打趣地说:“你真是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呀。”

  短短十天下来,余清清负责的楼栋居民都养成了每天上报体温的好习惯。他的工作顺当了,效率也提高了,居民们和社区书记都为他点赞。

  (记者文涛 吴秋娜 通讯员高明)

  【编辑:谢源】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