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口腔分泌物飞溅到她护目镜上,她却安慰:“没事,别紧张”

长江网4月1日讯(记者关晓锋 通讯员李诗蕾)“谢谢您,景医生,是您的不嫌弃让我感到了温暖。”3月31日,正在康复隔离点值班的景丽丽接到了王奶奶的致谢电话。
景丽丽是青山区妇幼保健院妇保科的副主任医师,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年前,她和丈夫就已订好民宿,打算带上儿子,利用春节假期去海南旅游。疫情发生后,景丽丽果断取消机票,留在保健院继续上班。
2月1日,青山区妇幼保健院接到组织上通知,要求他们保健院负责青山区汉庭酒店疑似隔离点(现在为康复驿站)。景丽丽主动请缨,“我是老医生,应该奋战在一线”。
“每天给被隔离者测两次体温,从他们住进来后,每个人都要做两次咽拭子采样。”在隔离点,最危险的工作,就是为被隔离者做咽拭子采样。3月5日,景丽丽给一名刚康复出院的王奶奶做口咽拭子的采集。王奶奶坐着稍微仰头,景丽丽躬身将棉签深入她的口腔。当采样棉签进入王奶奶咽部时,她剧烈打喷嚏、咳嗽,分泌物飞溅到景丽丽的护目镜和防护服上。

景丽丽为康复隔离点的被隔离者做咽拭子采样 通讯员供图
王奶奶见状,脸上露出惭愧的表情。当时,尽管内心也很怕,景丽丽仍安慰王奶奶说:“没事,别紧张,马上就做完了。放松些,紧张更容易打喷嚏、咳嗽。”
在景丽丽的细心照顾下,王奶奶恢复得很快,已于3月20日晚解除隔离回家。
【编辑:向洁 张靖】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