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岁奶奶在他耳边悄悄说出密码,5位“邻里党支部书记”的战疫
长江网4月22日讯(记者徐丹)疫情防控期间,南湖街都市桃源社区以邻里圈为载体,将党组织的神经末梢连接到小区和楼栋,发动下沉党员91名,在所辖7个小区组建5个临时党支部和2个志愿者服务队,打通了社区治理和群众满意“最后一公里”。
沁康园小区临时党支部书记胡凯
孙奶奶凑在“胖胡”耳边说出密码
朋友们经常喊胡凯“胖胡”,疫情防控期间,他多了一个身份:下沉南湖街沁康园小区防疫力量临时党支部书记。除了平时的党支部管理,胡凯还负责摸排隔离、生活保障等工作。一个人用两天时间摸排了6栋楼18个单元221户。
86岁的孙奶奶和老伴是独居老人,儿女不在身边,平时的生活由保姆照顾。一天,孙奶奶把要购买的物资清单交给胡凯后,又给了他一张银行卡。
“您这是?”胡凯纳闷。
“我想让你给我取5000块钱,我们阿姨(保姆)这些天格外辛苦,我给她发工资。”说完,孙奶奶凑在他耳朵边把密码说了好几遍。
这可让胡凯有点为难,孙奶奶笑声爽朗:“我相信你!”这句话让胡凯心头一热。
胡凯帮助孙奶奶家送物资 受访者供图
新世纪宝安花园临时党支部书记方莉
无接触式纸条法摸清楼栋家底
“奶奶,这是给您送的菜,您看还需要点什么?”
“丫头,这几天我想吃点面食,你能帮我买点吗?”高奶奶说。
“好嘞,您要多少?我马上给您买”。方莉2月15日下沉社区后被选为新世纪宝安花园临时党支部书记,她与其他下沉干部一道,承担起所负责网格545户居民的物资供应保障。
方莉协调物业与周边家乐福等大型超市联系,每周组织1-2次大规模团购,针对群众对零散物资需求,她创造性地提出组建“爱心小卖部”。小卖部设在小区北门,下沉党员垫资采买油盐酱醋、面条、电池、酵母等不易团购的生活物资。
不仅如此,方莉还开创了“小纸条排查法”,提前在微信群发布排查提纲,请业主自行填好小纸条后粘贴在自家门上,工作人员逐栋、逐单元、逐户去取,遇到排查无人的住户,事后逐一电话联系,最终汇总形成《南湖街桃园社区网格信息采集表》。
社区里的邻里党支部身影 受访者供图
七星雪香小区临时党支部书记黄雄
不能回去扶贫,就到社区防疫
黄雄是驻大悟新城镇的扶贫工作队队员。1月23日,他回到武汉七星雪香花园小区家中,没想到就此封闭在家。
“不能回去扶贫,就到社区防疫。”有着20年党龄、12年军龄的黄雄接到单位下沉的号召,随即到所在社区报道。
“回家常通风、多消毒”“这两天天气凉,出门多穿点”“来给您测一下体温”,黄雄常常忙到夜间12点半才回家,遇到发放物资或帮忙采购,工作时间就更长了。
随着七星雪香小区临时党支部的成立,28名党员一致推选黄雄担任支部书记,黄雄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七星雪香小区由于历史原因,没有业委会,居家人数较多,防控压力很大,“一开始工作开展不顺利,天天被人骂。”
尽管如此,第二天他照样准时出现在值守点。不仅全面掌握了小区638户居民的情况,还制作了居民排查情况表、弱势群体帮扶信息表,大大提高了精细化服务程度。
邻里党支部为居民服务 受访者供图
都市桃源小区临时党支部书记桂晓雄
“夫妻档”携手,把好一道门
桂晓雄,一名曾参加1998年抗洪、2003年抗击非典的老兵、党员,和妻子一同成为都市桃源社区的志愿者。
疫情防控期间,晚饭是他们一家人相聚的时刻。饭桌上,他们最多的话题是,谁家的白菜吃完了,谁家的大米不多了,对面张大爷的药还能坚持几天。边吃晚饭边梳理当天的工作。
都市桃源小区成立临时党支部后,担任支部书记的桂晓雄更忙了。他创造性地提出门岗值守五步操作法(一看、二问、三查、四登记、五通过),此法随后在南湖街其他几个社区得到推广。
桂晓雄说,“这次疫情让平时各自忙碌的家庭成员间有了长时间的相处,这是生活用另一种方式在考验我们。所幸,我们携手同行。”
桂晓雄和妻子一起战疫 受访者供图
博雅苑小区临时党支部书记胡冬
“夜光排骨”的故事感动居民
胡冬是博雅苑小区的业主,也是一名下沉干部,她的身上流传了一段“夜光排骨”的故事。
3月7日下午,博雅苑小区志愿者采购团队在中商为大家订购了180份爱心肉。下沉干部、志愿者、业委会、物业团队分工明确:拿货,收款,发货,维持秩序。
从超市拿肉回小区,已经是下午6点多,每一份肉的价格都不一样,需要逐一核对收款。把居民按接龙号分为三队,间隔两米,有序取货。
当日天色渐晚,寒气袭人,所有人都坚守岗位,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尽快把肉干净卫生地交给居民。物业经理拿来一盏应急灯,大家就在微弱的灯光中,完成核对、收费等工作。
忙碌中,有人拍下一张照片,胡冬穿着白色羽绒服,一直举着手机电筒为大家照明。这张照片后来在小区居民中流传开,他们说,在因病毒惶恐的日子里,这是城市下最美的灯光,还有灯光下最可爱的人。
胡冬举着手机电筒为大家照明 受访者供图
【编辑:黄亚婷】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