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黄陂区木兰乡同兴集村李常学:脱贫路上一波多折,帮扶一棒接一棒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0-04-28 06:16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4月24日下午,李涛在养鸡场查看鸡苗 记者郭良朔 摄

  长江网讯(记者汪文汉)黄陂区木兰乡同兴集村李常学是个特别的贫困户,2015年底因家中多人患病被纳入贫困户,精准扶贫助力这个家庭开展养殖生产脱贫了,可在2017年5月,李常学患上胃癌,家里再次陷入困境,经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的重点帮扶,这个家庭日子又一天天向好。

  去年11月13日,李常学病重去世,他大儿子李涛扛起家里重担,担负起照顾母亲和两个病弱不能干农活弟弟的责任。4月24日,记者第13次来到这个家庭,再次看到扶贫一棒接一棒的力量。

  脱贫路上一波多折 一家之主被病魔击倒

  2015年10月16日,记者第一次到黄陂区木兰乡同兴集村李常学家探访时,他老伴和3个儿子因为身体不好,59岁的李常学作为家里唯一的劳力被定为扶贫对象。

  2016年,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帮扶,把高家田自然湾一处荒坡和两个闲置的鱼塘无偿提供给李常学使用。李常学从农行无息贷款5万元,建了养鸡场,当年养殖600只鸡鸭、2头猪2头牛,还投放了2000尾鱼苗,当年李常学收入6万元,还清过去的3万元欠债。

  2017年,灾难再次降临这个家庭,当年5月,李常学检查得知患胃癌,进行胃切除,住院费、手术费等一共花了6.18万元,虽然这些大笔费用全部报销,家里生计还是出现下滑。

  有社会各界关心,李常学没有消极,坚持与病魔抗争,依旧经营养殖场。去年11月,李常学终究没有斗过病魔不幸病逝。

  帮扶家庭搞养殖 扶贫队一棒接过一棒

  4月24日上午,原村党支部书记詹才权带领记者再次来到李家。

  通往他家的一条小路收拾得干干净净,路边的小花已经开始吐露芬芳。李家两扇大门都重新油漆过,刷成了朱红色。家里收拾得干净整洁,李常学的遗像挂在客厅的墙上。

  李常学大儿子李涛成了家里的主人。他告诉记者,自从父亲患胃癌后,他就放弃了外出打工的想法,一心一意待在家中撑起这个家。两年来,他跟着父亲学习养殖技术,同时扩大养鸡场规模。

  李涛说,两个弟弟都不怎么爱说话,二弟外出干杂工,三弟跟着自己到养鸡场帮帮手。在驻村干部的帮扶下,他去年还种了几亩花生。

  李涛告诉记者,去年收入还不错。卖了900只鸡,销售9万元;鱼塘打了一部分鱼,收入8000元;杀了4头黑猪,卖了2万元;种的花生榨油油卖了1万元。“去年一年毛收入是12万元,净收入是6万元。”今年扩大养鸡规模,半个月前购买了1600只鸡苗,还有200只存鸡,比最初办养殖场的规模翻了3倍。

  记者在养殖场看到,1600只鸡苗,用塑料棚罩住,因为要保持在30℃的环境温度,所以塑料大棚里白天还开着大灯。

  李涛说,今年打算继续种植6亩花生、6亩水稻,还打算喂4头猪,“规模比去年大,应该比去年形势更好”。

  养鸡场门前的鱼塘水快见底了,李涛告诉记者,里面还有很多鱼苗,等今年夏季的雨水把鱼塘的水蓄起来。

  同兴集村退休的原党支部书记詹才权依然在村抓扶贫工作,与扶贫工作队一起把李涛一家人当成重点帮扶对象。“李涛家,不仅要寻找好的脱贫思路,更主要的是鼓舞起他们的精气神”。

  驻村扶贫工作队换人,但帮扶一棒接过一棒,新来的江岸区纪委驻村干部刘一平像前任一样,在李常学去世后,三番五次上门,继续帮助李涛家销售鸡蛋、土鸡和土猪肉。

  李涛说,将不负社会各界对他们一家人的关心,把养殖场发展下去,带领全家人早日致富。

  【编辑:朱曦东】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