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智慧城市:群众办事只动动手指“最多跑一次”,杭州打造“移动办事之城”,80余种电子证照人证合一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0-05-14 07:21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讯(记者汪洋 通讯员叶融)5月9日,长江日报记者从汉口乘坐动车来到杭州,到站后,记者和多名来自武汉、黑龙江及境外来杭人士自觉接受了核酸检测,生成杭州健康码绿码后才自由通行。“没有杭州绿码,会在这个城市寸步难行。”工作人员温馨告知。

  今年2月,杭州在全国率先启用健康码,运用数字赋能加强疫情防控。记者在杭州采访时切身感受到,乘坐网约车、入住酒店、医院就诊等,杭州健康码已深度嵌入市民生活。除此之外,杭州健康码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还可支持医院就诊和医保支付等。

  立志打造“全国数字治理第一城”的杭州,于2016年起率先建设城市大脑,打造城市智能中枢,通过打通信息孤岛,把原先分散、沉睡的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并服务于交通、文旅、医疗等领域,挖掘出潜在价值。如今,一个更聪明、更智慧的城市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提升着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数据跑路 政务大厅“静悄悄”

  位于杭州市市民中心的24小时自助服务厅可以全天候的提供各种税务、医疗等服务 记者詹松 摄

  9日下午,来自江干区的谭女士牵着小孩走进杭州市民之家24小时自助服务厅,将身份证放到杭州办事综合自助机上,刷脸识别,不到一分钟就打印出了个人社保缴纳证明,“小孩就快上学了,社区要求我们打印社保参保证明。”谭女士说。

  在杭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的大力推动下,首批杭州办事综合自助机于2018年3月亮相杭州市民之家。在杭州采访多日,记者在杭州火车东站、西湖风景名胜区,以及多个社区均看到了杭州办事综合自助机的身影,市民凭一张身份证便可自行完成市民卡充值、个人社保参保证明、住房情况证明、公积金缴存等多个事项查询、打印、办理。

  紧邻市民之家的杭州市行政服务中心,主要服务企业和投资者,对各类审批事项进行集中受理和办理。大厅内悬挂的横幅上写着: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造移动办事之城。

  虽是工作日,行政服务中心却显得“静悄悄”,杭州市审管办相关负责人向长江日报记者介绍,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进入深水区,大多数行政审批事项已实现“网上办”,通过数据跑路,减少群众跑腿。

  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杭州持续推进政务服务网上办、移动办、一证通办。依托浙江政务服务网、杭州市数据共享平台和各部门自建系统,加快数据归集使用,构建畅通、精准数据流。

  “移动办事之城”给杭州市民生活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便利,以办理新生儿出生证为例,以前需要申请人填写60项信息、提交20份材料、跑5个窗口。如今,新生儿家属只需要在床边登录“浙里办”App,填写9项信息、提交1份材料就可以办好。

  “浙里办”还上线了驾驶证、行驶证、健康医保卡、社保卡、学位证等80余种电子证照,实现人证合一;144项公安政务服务实现“一证通办”,其中73项在“浙里办”实现跑零次,比如期满换领驾驶证、往来港澳再次签注等;不管是电费水费,孩子学费,还是爱车被贴条的罚款费,都不用再跑办事大厅,动动手指,就能在“浙里办”办妥。

  红绿灯智能化 利用大数据控制时长

  杭州市莫干山路上,采用的智慧潮汐车道 记者詹松 摄

  5月11日中午,记者从凤起路地铁站乘车前往阿里巴巴西溪园区,打开手机支付宝,将乘车码靠近闸机,伴着“嘀”的一声响,闸机打开,乘客快速通过,不用排队买票。从杭师大仓前站出站时,记者再次使用支付宝乘车码,无感支付车费。这时,支付页面显示附近有30辆哈罗共享单车,记者对着手机“按图索骥”,找到一辆共享电动单车,扫二维码后“咔”地一声车锁开了,记者骑着单车,约5分钟就到达了目的地。

  乘坐公交车时,支付宝乘车码则自动切换到电子公交卡页面,上车时直接拿手机扫码。在杭州的多个公交候车亭,记者没有看到显示各路公交车的线路牌,取而代之的是一块智能公交系统显示屏,经过该站点的各条线路均显示在这块电子屏上,乘客不仅能很方便地查询到所有公交车次,还能实时查看到下一辆公交车还有多久到站。

  据了解,杭州智慧城市建设以交通治理为突破口。随着城市迅速发展,杭州机动车保有量逐年攀升,警力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2016年开始,杭州主动运用“城市大脑”治理交通拥堵问题,利用大数据对红绿灯时长进行智能控制。阿里云数据智能事业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率先用人工智能技术,杭州成为数得清主城区实时车辆的城市,为解决拥堵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挂号拿药付款 一部手机就能办妥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里大量采用自助设备为就医者服务 记者詹松 摄

  10日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位于浣纱路的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在1.2公里长的浣纱路上,集聚了3家三甲医院。这里还紧邻杭州西湖景区和 “大湖滨商圈”,但记者并没有看到车辆排长队滞留的情况。

  医院正门口的路边,竖着一块醒目的电子指示牌,上面实时显示医院周边停车指数,当时数值为52%。指示牌上同步告知市一医院目前空余停车位0个,附近250米远处的工联CC空余停车位102个,370米远处的湖滨银泰剩余车位359个。

  湖滨街道城市大脑专班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数据监测、融合计算等方式,打破了医院和周边商场之间的泊位“孤岛”,将医院和附近商场停车资源进行整合,让有限的停车泊位资源发挥倍增效应。

  记者打开支付宝上的健康码,向医院入口处的工作人员出示绿码后走进正门,门口有一台非接触红外人体测温仪。医院内外,随处可见“最多跑一次”“舒心就医,最多付一次”等标语。

  在医院就诊大厅,导医台少有人咨询,而随处可见的多处24小时自助服务区却颇为繁忙,每一处自助服务区均摆放有好几台智慧医疗多功能自助机,患者持市民卡或健康卡均可在机器上自助挂号、取号、充值、拿药等,还有市民仅拿了一部手机,对着机器扫健康码或刷脸后也能自助进行上述操作。

  医护人员告诉长江日报记者,杭州健康码升级之后,已实现了与电子健康卡、电子社保卡的互联互通,只要是在杭州缴纳医保的患者,持杭州绿码就可以扫码挂号、就诊、缴费及医保结算、取药等,“原来健康卡能办的,现在刷杭州绿码都能办”。

  通过城市大脑整合数据资源,杭州市民就医正变得智慧、简单和便民。浙江还大力推进“医后付”“信用付”等新型医疗费用结算模式,患者诊间不付费直接检查、化验和取药,看完病后到自助机上合并一次支付。

  设置电子围栏 景区流量尽在掌握

  杭州市钱塘江畔的城市阳台,成为游客和市民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记者詹松 摄

  作为5A景区,西湖风景名胜区除了有让人津津乐道的美景,更有让人称赞的创新社会治理模式,通过让数据跑起来,景区治理井然有序。

  10日中午,长江日报记者前往西湖景区,清风拂面,杨柳依依,不少游客趁着周末出来放松心情,不时有旅游观光车从身旁经过,车上传来悠扬的《梁祝》,音乐声由远及近,再由近至远,荡漾在醉人的湖光山色里。

  西湖白堤断桥,一直以来都是网红打卡地,记者行走在白堤上发现,路边不少的灯杆顶部均安装有一个智能摄像头,面向人群不停地机警转动着,对人流量实施动态监测。西湖风景名胜区城市管理局负责人介绍,为避免瞬间人流造成的拥堵,景区在断桥桥面设置了1580平方米的电子围栏,通过它可对景区瞬时流量进行精准掌握。

  记者折返到断桥时发现,一位市民站在桥面上,正准备放飞一只巨型风筝,吸引大量游客驻足围观。不多久,一位手持对讲机的安保人员就来到了现场劝导大家疏散,防止游客扎堆。

  数据支撑,提前预判,让信息跑在游客出行之前。今年“五一”假期,杭州4A景区推行网上预约制度,在城市大脑文旅系统智慧室,各景点的预约情况,各景点的实时人数等数据都在这里汇集。例如西溪湿地在预约量满之后就触发了短信预警机制,向湿地周边15公里范围内的游客推送短信提醒。

  此外,在景区具体的防疫防控上,城市大脑文旅系统也和健康码关联打通,杭州旅游经济实验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当游客在线上进行西溪湿地门票预约的时候,我们的后台会将其健康码跟我们预约数据进行一个匹配,也就是说只有绿码的游客才能实现预约成功。在入园的时候我们会再次进行数据匹配,确保整个景区大家可以安心出游,健康出行。”

  2019年以来,杭州西湖景区着力开展“数字景区”建设的顶层设计,打造“智慧旅游”景区,让智慧基因深入到景区服务中去。西湖景区的50余个停车场均开通了ETC停车缴费服务,实现了不停车缴费,游客只需1秒即可完成离场结算,保障了车辆快速有序进出。

  (制图|刘岩)

  【编辑:毕婷】

一周热门